深圳“插队”中国国际金融中心争夺战升级
筹建深圳金融发展委员会
据了解,深圳市在今年3月间就着手起草《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并于6月6日在深圳市委全体会议上通过,日前已经正式公布了。
《意见》提出,深圳要加快推进国际化,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金融业方面,深港要共同建设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其中不仅要完善两地清算系统,更要争取扩大两地企业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额度、尝试允许两地居民有限度地汇出和汇入人民币,配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
据了解,深圳市政府在筹备组建一个拟称为“深圳市金融发展委员会”的新机构,希望招揽一些熟悉深港两地金融业的人士,统一力量,促进金融产业发展。
另据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上周来到深圳,展开了对深圳金融市场发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人士认为,此行目的是探讨深港两地金融合作的可能性,或许意味着深港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启动。
国际金融中心争论再起
京沪深,谁可以当之无愧拥有国内金融中心一哥的称号?就此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金融专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全世界金融中心都在弱化。但是,撇开这个“淡化”意识,他认为金融中心“按理说应该是北京”。
刘福垣告诉记者,虽然上海的经济总量大于北京,并且也有很明显的意图想把金融中心建在上海,但是北京是国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经济中心也应该在此。况且,目前多家银行机构的总部也在北京。而对于深圳和香港联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他表示:“香港已经是亚洲的金融中心,大于国内任何(区域性)金融中心。深圳在深港一体化上做好文章就可以了,没必要搞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则认为国内金融中心都是从区域性金融中心上来的,一个国家可以有多个国家性质的金融中心。
陆红军告诉记者,深港两地拥有天然的联系,双方的合作是互补的,具有协同效应的。对于香港来说,可以通过深圳进入内地市场,而深圳也可以借助香港的优势发展自身经济。深港一体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具有可行性。深圳现在处于瓶颈,需要依靠香港商业人才、环境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则认为,深港共同打造金融中心存在困难。
他表示,深圳和香港两个金融市场并不一致,香港可以制定自己的金融政策,而深圳则没有这个权限。如果深圳可以通过香港游说中央,谋求金融创新,突破金融限制,金融中心的构建还有可能。但即使双方打造出金融中心,也不会削弱、上海或北京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
不过他认为,深圳新设立“金融发展委员会”是有好处的,深圳也确实需要一个统一协调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