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彩电企业实行自救不应押宝液晶模组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总是追求零贴现率,希望投资后立马变现,导致中国企业总是不去做技术积累和研发,只是投资建设生产线,这赚取的仅仅是低廉的加工费,当前的中国电视、中国电脑、中国手机产业均是如此。因此,加大对下一代平板电视OLED的研发投入或许比当前建设液晶生产线更加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彩电企业的未来。
近日,一则“国美电器签22亿电视采购单,国产仅占2成”的新闻见诸于各大网站和报纸,而且国产平板电视企业纷纷大喊“外资品牌在中国实施‘彩电倾销’。”同时,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国产与外资的份额之比为1:9。
国产平板电视不敌外资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国产平板不具备核心技术,同时也没有把握平板电视上游资源,缴纳高额的专利费。而日韩平板企业在拥有自己的技术,以及面板生产线的同时,还进行整机销售,他们控制产业链的上游,因此有底气打价格战,导致国产平板无力应对。
国产彩电扎堆液晶模组为救命
由于模组生产线相对于液晶屏的生产来讲,技术和资金门槛都相对低许多,所以投资液晶模组也是国产平板品牌自救的惯用策略。
比如,海信、创维、TCL等国产彩电巨头纷纷采取与面板技术所有者合资的方式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创维投资参股韩国LGD公司设在广州的液晶模组工厂,11日,康佳也计划加入LGD广州工厂,但参股不超过5%。另一家彩电巨头TCL也宣布了自己的液晶模组厂址落户惠州。
在海信、创维、TCL投资液晶模组的同时,上广电宣布建设液晶屏第六代线的建设,并准备投资170亿元人民币。而笔者发现台湾友达、奇美等液晶模组厂商的第八代线已经开工投产了,第八代线的投产将大大降低液晶面板的成本。而友达、夏普等企业近日又宣布第十代线的建设即将开始,并已经确定了基本尺寸。由此看来,上广电的第六代线建设已经落后,而且并不具备成本优势,生产线未投产已经落后。
国产平板企业纷纷着急投资建液晶模组生产线和液晶屏生产线,这体现出国产平板企业对上游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迫切需求。对此笔者认为,国产平板企业投资液晶模组和液晶屏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并不具备超越外资的优势和可能性。
OLED研发决定国产彩电未来
众所周知,我国彩电企业之所以在平板上输给外资品牌,主要是因为从CRT向平板转型的时候,我国彩电企业未能够在平板电视上做好技术积累,也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导致不掌握HDMI接口、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无法做到对产业链的控制,导致在外资品牌发起价格战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
现在平板电视已经开始普及,而且另一个新的技术OLED(薄膜电视)正在兴起,这个时候,中国彩电企业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液晶模组的生产,或者是搞第六代液晶屏生产线,这都是一种追赶策略,也很难实现超越。
近日,据报道称,松下电器计划在3年内批量生产37英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机,旨在超过新一代平板电视。OLED面板与液晶面板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需要背光源,这使它可以更轻薄、更节能。
但厂商在大规模生产OLED面板之前还需要解决很多障碍性问题,例如削减产品的成本、加大面板的尺寸等等。
笔者认为现在国产彩电企业应该加快对新技术OLED的投资和研发。因为在第一代平板电视,我们已经落后,如果还不加快对第二代平板电视OLED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这将让中国彩电企业失去未来。在CRT时代,索尼特丽珑显像管垄断全球,导致中国彩电企业在CRT时代败给了日韩,当我们加紧建设CRT生产线的时候,外资品牌在进行平板电视技术的研发,当中国的CRT生产线建设完善,CRT却被平板电视取代。
到了平板电视时代,当我中国企业意识到建设液晶模组和液晶屏生产线的重要性的时候,日韩又将目标锁定在了下一代平板电视OLED的研发上。或许在CRT时代的悲剧即将重演,当我们拥有自己的液晶屏生产线的时候,第一代平板电视被OLED取代了,中国彩电企业再次落后,永远无翻身之日。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总是追求零贴现率,希望投资后立马变现,导致中国企业总是不去做技术积累和研发,只是投资建设生产线,这赚取的仅仅是低廉的加工费,当前的中国电视、中国电脑、中国手机产业均是如此。因此,加大对下一代平板电视OLED的研发投入或许比当前建设液晶生产线更加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彩电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