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消费热 奥运年如何应对体育用品市场需求

明天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体育用品市场也日趋火爆,商场里的奥运气息和运动场上一样越来越浓。在百货大楼、商场转一圈,奥运元素随处可见,并且销量不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进入7、8月,虽然天气越来越热,可受“奥运”影响还是有很多人坚持体育运动和锻炼,体育用品也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

  众所周知,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了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新契机。记者在各大商场和超市的专柜可以看到,各种运动器材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上千元不等。

  购买者以年轻人及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训班的青少年为主。售货员介绍说,除了运动鞋、运动服装比较畅销外,像网球拍、羽毛球拍、足球等器材类商品,也成了消费热点。

  但商家也透露,对于一些档次较高的专业、准专业型的体育用品,现在还是看的多买的少,主要是价格偏高。例如记者在商场看到的一款某进口品牌的比赛型羽毛球拍,售价高达1680元,而另一款同品牌的网球拍,更是卖到3460元的高价。据了解,类似的高价体育用品不在少数,500元一只的足球、1500元的运动鞋、数千元的球拍等等,在各大商场都不难看到它们的身影。尽管这些装备或者内含高科技或者具有特殊功能,甚至达到国际比赛的专业标准,但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确显得有点“曲高和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普及型”体育用品,似乎比较受消费者的欢迎。

  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奥运”带动的体育用品消费热应该只是一个开始,目前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势头,真正的高峰应该在未来几年内。并且他们还告诉记者一些重要信息,即使在体育用品比较成熟的国外市场,大众层次的消费仍然是主流。因为对于运动用品来说,真正的功能相差不会很大,大部分产品的优势还是在于价廉物美。看来经营体育用品市场的商家还是应该对市场作一番深入了解,设计和制造出能够提供给占绝对消费优势的普通大众需要的体育用品,这才能促使全民体育锻炼和全民健身运动更上一层楼。

  树立运动服饰以健康为主的理念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各种款式的运动服、运动鞋依然是体育用品市场的“常青树”。在南京路两个较大规模的专营体育用品的商城里,有近一半的消费者选购运动服和运动鞋。一位店主表示,他们所经营的体育用品中,运动服和运动鞋的销售因为没有淡、旺季之分,所以长年的销售额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时期,又正是各个学校放假的日子,店里迎来不少学生顾客;加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普遍加强,不少人加入了一些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运动服、运动鞋的销售。一些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运动品牌,印有奥运标志的运动装、运动鞋等更是受消费者的喜爱。

  对于即时在平常时刻也要占据7成销售市场的运动服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常常和运动器材相反,越是名牌、高价越是受到青睐。一著名体育用品推出了几款“奥运概念款鞋”,把鸟巢、水立方等的图案放在鞋子的表面上,价格在600元以上却卖得很好。在购买添加新技术的运动鞋时,消费者更会毫不吝啬地大掏腰包。

  然而英国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运动鞋并非越贵越好,低价鞋有时比昂贵的名牌鞋更舒适、更有利健康。有机构作过专门的研究,试穿者在不知道鞋的档次、没有任何心理暗示的情况下,并不觉得高价鞋有明显过人之处。相反研究结果显示,中低价位的运动鞋反而比高价鞋具有更好的避震缓压性能。

  专家由此告诫消费者,买运动鞋时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型号,而不要盲目选购高价鞋。因为,运动鞋质量与价格不成正比,因为消费者有“名牌就是身份”心理作怪,厂家为了多赚钱,就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投入大量资金为高价鞋做广告宣传,以追求高利润。因此专家认为,人们如果希望选择更有益健康的运动鞋,防震性能良好的中低价鞋是最佳选择。

  让消费者得益于国产品牌

  虽然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健康、运动意识的加强,相当多的消费者愿意花钱用于体育消费。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进口高档体育用品出于价高“曲高和寡”的状态,而低档的产品呢,虽说价格便宜,但质量却难以保障。以一幅仅售18元的羽毛球拍为例,无论用料还是做工都很差,质量难以保障;再如一套“运动护具”,售价仅为20多元,但简陋的塑料材质和粗糙的做工,都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所以人们在选择体育用品时常常会出现左右为难的状况。

  另外,随着中层收入人群的扩大,近年来人们对体育用品也越来越重视品牌。有位主营网球拍和羽毛球拍的店主介绍,用知名运动员参加世界性大赛而使用的名牌产品进行产品宣传时是他们的一大法宝,他们以这种方式保持该产品热销已经有十年之久。可见消费者对对品牌产品的信任度和需求已经相当高。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说以往人们选择体育用品的标准是“能用就行”的话,如今的体育用品仅仅满足实用性就远远不够了,注重功能性、舒适度、新款式研发的品牌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对于消费者和市场两方面的分析,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必须强力发展自主品牌才能真正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求。有专家预测,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未来的10到15年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全球性品牌。当然时间并不能让粪土变成黄金,品牌的确立和发展需要品牌创建人、市场和消费者的共同培育。有数据显示,随着北京今年奥运会的召开,国内运动品牌的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纷纷打响争夺战。为了争取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不少品牌搞起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人们只要注意相关信息,就能在一些品牌专卖店买到价廉物美的国产品牌体育用品。总之,让消费者消费得起又消费的好,让消费者真正得益才能促进全民体育锻炼的持续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