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购物中心设计的思考

  做商业设施设计毕竟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建筑设计,在接触题目的过程中尚未思考基本功能摆布之前却反复对自己提问:“商业空间究竟是怎样的概念?”看了一些实例,也看了一些资料,在求助于老师时,老师却建议我自己写一篇小文章先从概念上勾画一个购物中心的设计。于是有此文。

  问何为商业空间之前,先要问何为商业。“人类的商业活动,可溯自远古的原始生产时代,易辞传中记载:‘疱羲氏没,神农氏作,列缠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句话可显示出古时‘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与商业活动的原始形态,定期性的市集俨然形成。”(《商业空间设计》以下同)由此可见,商业归根结底,当是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也有由非定期至定期,由‘赶集’成为‘贸集’,由流动的时空进至于特定的时空。”

  固定化的商业空间,必然要求固定的商业设施,以便利来往客人的出入。商人的行为目的在于通过交换获取差价的利润。于是能够有效地销售商品便是商业设施的基本功能所在。然而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发展,仅仅通过最简单的交换模式早已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商业空间的环境因素、附属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当代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知性的满足”亦愈发重要。新的建筑方法和材料亦不断应用于商业空间的塑造。科技感与时尚结合的商业空间使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产生信任与购买欲。“商业活动在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莫不向更高层次发展,除了更新产品加强销售活动之外,更重视商业空间的机能性与环境塑造,以满足消费者。”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便是新建筑思想与新材料的在商业设计上的美好实践。

  “商业空间基本上可说是由人、物及空间三者之间相对关系所构成。人与空间的关系是空间提供了人的活动机能,包括物质的获得、精神感受与知性的获求;人与物的关系,则是物与人的交流机能;而空间提供了物的放置机能,多数的‘物’的组合构成了空间,而多数大小不同的空间更构成了机能不同的巨大空间。人是流动的,空间是固定的,因此,以‘人’为中心所审视的‘物’与‘空间’,因需求性与诉求性之不同,商业空间的多元性于焉产生。

  回至本次设计,购物中心是结合百货店、超级市场与餐饮一处,并规划停车场、步道、休息区等公共设施以便利顾客进出购物的新型商业空间,是二战后经济成长的良好态势所引起的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产物。而对于补充说明的百货店式,就题目理解党认为其目的在于有别于商业街式的商业模式(如新民众乐园),和量贩与超市的商业空间。所谓百货商店,当是中国杂货铺的美名,只是在近代商业活动中变得规模更大、更加规范、更加便利。

  这篇文章作为我对设计之初的一些想象和思考,尚不能完全的了解设计任务的全部和相关规范,只能简单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 建筑与环境。商业建筑似乎无法与当代同名的倾向很好的结合。商业空间似乎更注重内在的氛围营造,使顾客沉浸在其塑造的空间中流连忘返,对于外露部分,则多为休闲区域或交通部分方有此必要。许多商场特别是量贩和超市甚至塑起了非常实的外界面,以隔断外部的环境。而我觉得,商业空间也确实需要一个比较内向的空间来使顾客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商品之上。然而却不排除通过一些灰的空间将环境引入,毕竟商业活动同样是城市活动的重要部分,展示出城市的活力。这些灰空间也同样应当更偏实一些。玻璃墙的界面,只得留给茶座和休息区了。然后是对外环境的塑造。作为一个社区的购物中心,服务对象以社区为主。基地图中可明显看出其地理位置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居民活动广场,正利于与商业空间结合。广场则是城市及交通部分向商场的过渡。所以总平面上应着重思考广场的营造。商业广场使得商场得以向城市延展。

  二、 建筑单体。我的上一个设计里骨架的手法看来在商业空间中更宜应用。商业空间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多采用简洁经济的结构模式,整齐的柱网使得规整平面得以充分的利用。此外商业建筑的内在空间也多以中庭作为内核组织空间。因此中庭的设计我觉得超过了对某些立面设计的重要性。在表皮上,由于最近对表皮的学习和讨论,使我们渐渐明白表皮与骨架间的关系是多变的。对于商业建筑夸张地外立面有助于引起注意而形成“注意力经济”,但也有许多建筑师倾向于以人的尺度绘出表皮。盖里早期的圣莫尼坦ShoppingMall的设计中,面向城市干道的一面用了巨大的尺度写出商店的名字,然而在朝向市民入口的一面则打散成非常宜人尺度给人以亲切感受。综合而言我还是倾向于根据不同的功能部分合理的赋予其界面,注重虚实的对比和过渡。这在平面与立面结合时应充分考虑。在这个设计里,表皮还是应当是对骨和机能的一种反映。但可考虑局部的突出与变化,如入口处等。

  三、 空间塑造。商业建筑以空间取胜。如前所说,“多数的‘物’的组合构成了空间,而多数大小不同的空间更构成了机能不同的巨大空间”。商业空间是与商品摆布密切相关的。这便要求首先解决平面流线的问题。群光商场的流线是环形的,由两个电梯组织形成内部的双环和一个大的外环。各种柜台、品牌区均以立柱为基本点进行摆设,形成网格状的流线和块状的商业平面布局。中庭在场地中央布置。这种棋盘布置的方式,使得区域整体性强并且空间导向型比较好。只是周边的服务设施好像有点乱,员工区没有分离,厕所比较难找。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布置方式。还有一种布置方式是圆形游洄的。民众乐园大概如此。这种布置有适当的景观变化,逛游具有趣味性与期待感,比较适用于服饰店。在民众乐园里面很有迷路的感觉,对女生来说会是很兴奋的购物体验吧。而且,通过通道宽幅之变化,自然而然就能创造出顾客的流动方向。商场空间的营造还包括如灯光、标志等细部的设计,可能这次设计尚不需完全考虑如此深的程度,但作为设计理念的体现也可加以考虑。

  四、 功能与规范。除以上所说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作一个新的设计必须面临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个建筑师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功能和规范的合理解决,一方面在于题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便是设计理念地贯彻了。总平面上可能需要特别注意交通的问题,车流人流的组织。平面上则应充分考虑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和柜台的摆布。这次的设计,我希望可以创造出一个具有自然生长属性的建筑。它通过广场与城市进行过渡,进而将商业行为自然的释放。使经营者得以有效的展售自己的商品;使消费者自然得融入商业氛围,在舒适、现代、服务周到的环境中购买中意的商品;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公共活动,增加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活力。

  虽然这只是一个6000-7000方的中型购物中心设计,但由于它有着较大的占地规模且处于比较好的交通位置,所以应该比较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居民活动场所,进而便于商业活动的展开。所以我觉得这次设计的重点我更倾向于对总平面的深层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