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渝北解放碑” 投资达50亿
这一切也许并非巧合:近日,江北区政府发布消息,将投资50亿元改善江北商圈的交通环境,提高商圈集散能力,缓解商圈交通压力;就在此消息发布前一天,南岸区政府也透露,将加大对南坪商圈的改造力度,为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计划每年新增停车位4000个,新增停车面积20万平方米,到2013年末,全区道路沥青罩面率达到80%,主干道无障碍率达到100%,实现道路交通畅通化———继九龙坡区在上月表示,要把杨家坪打造成为主城最具人气的商圈后,主城各区都展开了改造商圈的大动作……
解放碑不再一枝独秀
江北区政府表示,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的精神,按照市政府对观音桥商圈提出的“再规划、再提升”的要求,观音桥商圈将实施“锦上添花”工程。未来5年,江北区政府将吸引社会投资300亿元,对观音桥渝北二村等片区实施旧城改造和业态优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销售总额800亿元,打造全国一流品牌商圈。
而九龙坡也在打算新建大型商圈。九龙坡区商委主任彭光跃介绍,今年新开张的西城天街购物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比解放碑大都会还要大。
来自市相关部门的消息,主城各区都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商圈扩建和再造运动。除杨家坪商圈再造升级版外,南坪步行街已启动后续工程,大渡口也在打造“主城第六商圈”,新的商业中心初露端倪,渝北两路更是响亮的提出“渝北解放碑”概念……
“争夺是不可避免的。”渝中区商委负责人说,“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任何一个商圈,甚至解放碑商圈想独大是不可能的。”他介绍,虽然目前在主城五大商圈中,解放碑的“老大”位置还无人能够撼动。不过,山城重庆的独特地理形态,决定了任何大商圈都不可能做到“一枝独秀”。因为重庆主城两江分隔,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全国少有的组团式区域环境———重庆的商贸重心不是面,而是点。这便为越演越烈的主城商圈大战争埋下了伏笔。起步较早,是解放碑商圈唯一的优势。
来自市商业部门的记录显示,从2003年起,观音桥、沙坪坝、九龙坡、南坪等四大商圈建成后,每年黄金周的销售额都直逼解放碑商圈,为此,观音桥、沙坪坝、九龙坡、南坪等四大商圈,早已被业界公认为与解放碑商圈并列的“5朵金花”。
如今,其他四大商圈开始觊觎解放碑的老大位置了。面对挑战形势,渝中区商委负责人认为,重庆城区特殊的组团格局,对商业人流形成一定的“阻隔效应”,区域内商圈辐射十分有限。只有主次商圈合理搭配,业态互补,才能满足适应市民的消费习惯。城市居民一般喜欢就近购物,但各个商圈都不满足于只吸引本区的消费者,都想做成大型商圈,吸引其他组团的消费者。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是2006年江北区为挑战解放碑商圈提出了“过江阻击战”口号,希望在留住本区消费者的同时,还要把其他区的消费者吸引过来。
然而如何吸引更旺盛的消费人气,似乎谁也没有想好。“这不仅仅是有大型的商业设施就可以完成的。”这位渝中区商委负责人说。
江北巨资打通商圈动脉
“没有便捷的交通,再大型的商圈也只有死路一条。”江北区政府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主城的各个商圈,一到了周末没有不堵车的,这直接降低了市民逛街的兴趣。”他认为,如果主城哪个商圈能率先从拥堵的交通中突围,就将抢占最具人气商圈的地位,也就意味着这将给这个区带来巨大的利益。
为此,江北区坐不住了。据江北区政府透露,从今年江北区投资50亿元改善交通,建立商圈内通达的步行系统,取消红绿灯,形成综合性的换乘体系,用舒适便捷的人行过街设施诱导人行过街,消除商圈环道及主要道路人车争道的局面,并完善停车系统,建立地下交通体系。对商圈核心区的地下车库进行分片区的连通整合,归并出入口,改善交通组织。
该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江北区商圈未来的定位,一是交通畅,实现地面环道、下穿直道、空中走廊相结合的“海陆空”模式;二是业态齐,囊括百货、电器、超市、汽车、数码城等多种业态;三是景观美,有近1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和景观效果,在今年还计划将北城天街打造成立体化绿色步行街。
此外,江北区还把畅通江北的规划触角延伸到了北滨路,江北政府透露,北滨路创意大道的打造将成为江北经济新的增长点,整个创意大道长达18公里,首期规划从江北嘴到石门大桥11.8公里,第二期规划从石门大桥延伸到大竹林6.2公里,5年内完成,实现“以溉澜溪、江北城板块为东翼,承载城市及CBD商务配套功能,江北西原生态住区城市功能为西翼”的城市功能分配,北滨路则成为联系两翼的快捷景观通道,加大对滨水地区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当然,不仅仅只有江北区看到交通的通畅对商圈发展的影响,近日,南岸区政府向外透露,该区将加大力度改善南坪交通环境。据来自南岸区市政委的消息,到2013年末,南岸区将计划每年新增停车位4000个,新增停车面积20万平方米,并使全区道路沥青罩面率达到80%,主干道无障碍率达到100%,实现道路交通畅通化。南岸区负责人介绍,目前主城最大的交通立交枢纽正在南坪修建,这一集人行天桥、立交、地下通道和单轨交通的综合交通设施将完全改善南坪商圈的交通拥堵状况。
完善商圈五大基本业态
“不仅仅是交通问题。”江北区商委负责人说,“一个优秀的商圈,必须从商品的种类、分布,甚至到商业街的便民设施来区分。”他介绍,中国商业街步行街工作委员会对商业街的考察还会包括“小憩度”。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江北的购物环境被许多人认为是主城最好的。市民周小荻说:“到观音桥来买东西,累了可以随意坐下来休息,在解放碑购物,就不太容易找到舒适休憩的地方。”据了解,目前以嘉陵公园、观音桥步行街、广场为核心的三大部分,总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0%,已是重庆五大步行街中最宽敞、绿化率最高、设施最具人性化的步行街,这与面积只有0.92平方公里、日均人流动人口超过30万,重大节日人口流动量达80万的解放碑相比,显然要多出一点环境优势。
“打造商圈软环境已经成为各大商圈必须解决的问题。”市规划局一位专家说,“现在的市民购物已经不是简单的买东西,逐渐开始挑剔商业街的交通是否便捷、公共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舒适等等。”他认为,一个商圈应该有至少5种业态:酒店业,为外地的购物者提供住宿服务;大型商业卖场,引导建立功能较为齐全的立体式、层次化的市中心商业区,并积极发展高端百货业,着力改造提升小店面、小商铺等传统营销业态,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便利店和中小商场为主的购物等商业业态。此外还有,休闲娱乐业、高档餐饮业和楼宇经济,这些业态将在很大程度提升商业街的人气。
为此,江北区坐不住了。据江北区政府透露,从今年江北区投资50亿元改善交通,建立商圈内通达的步行系统,取消红绿灯,形成综合性的换乘体系,用舒适便捷的人行过街设施诱导人行过街,消除商圈环道及主要道路人车争道的局面,并完善停车系统,建立地下交通体系。对商圈核心区的地下车库进行分片区的连通整合,归并出入口,改善交通组织。
该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江北区商圈未来的定位,一是交通畅,实现地面环道、下穿直道、空中走廊相结合的“海陆空”模式;二是业态齐,囊括百货、电器、超市、汽车、数码城等多种业态;三是景观美,有近1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和景观效果,在今年还计划将北城天街打造成立体化绿色步行街。
此外,江北区还把畅通江北的规划触角延伸到了北滨路,江北政府透露,北滨路创意大道的打造将成为江北经济新的增长点,整个创意大道长达18公里,首期规划从江北嘴到石门大桥11.8公里,第二期规划从石门大桥延伸到大竹林6.2公里,5年内完成,实现“以溉澜溪、江北城板块为东翼,承载城市及CBD商务配套功能,江北西原生态住区城市功能为西翼”的城市功能分配,北滨路则成为联系两翼的快捷景观通道,加大对滨水地区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当然,不仅仅只有江北区看到交通的通畅对商圈发展的影响,近日,南岸区政府向外透露,该区将加大力度改善南坪交通环境。据来自南岸区市政委的消息,到2013年末,南岸区将计划每年新增停车位4000个,新增停车面积20万平方米,并使全区道路沥青罩面率达到80%,主干道无障碍率达到100%,实现道路交通畅通化。南岸区负责人介绍,目前主城最大的交通立交枢纽正在南坪修建,这一集人行天桥、立交、地下通道和单轨交通的综合交通设施将完全改善南坪商圈的交通拥堵状况。
“不仅仅是交通问题。”江北区商委负责人说,“一个优秀的商圈,必须从商品的种类、分布,甚至到商业街的便民设施来区分。”他介绍,中国商业街步行街工作委员会对商业街的考察还会包括“小憩度”。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江北的购物环境被许多人认为是主城最好的。市民周小荻说:“到观音桥来买东西,累了可以随意坐下来休息,在解放碑购物,就不太容易找到舒适休憩的地方。”据了解,目前以嘉陵公园、观音桥步行街、广场为核心的三大部分,总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0%,已是重庆五大步行街中最宽敞、绿化率最高、设施最具人性化的步行街,这与面积只有0.92平方公里、日均人流动人口超过30万,重大节日人口流动量达80万的解放碑相比,显然要多出一点环境优势。
错位竞争以体现差异化
随着主城五大商圈的竞争升级,五大商圈都开始热衷于扩大商圈规模,引进高档商业企业,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忧,“商圈大战”的后果,而每个区都大规模地扩张自己的商圈,是否真的有这么多人来消费?会不会导致各大商圈的资源闲置?
“除了我市特殊地理条件外,五大商圈的业态同质化,也是导致竞争升级的原因之一。”江北区商委负责人说,“大家都卖一样的东西,各大商圈的核心商业形态也基本一样,千店一面,加剧了消费者就近消费的趋势,导致各大商圈竞争进一步剧烈。”他认为,主城的五大商圈应各自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商业街,体现差异化,这样商圈的竞争就不会陷入一味比拼大型、高档的怪圈。
他介绍,通常而言,消费者更愿意去消费吸引力大的商圈购物,而这个消费吸引力来自于与其他商圈的不同,这包括商品的种类不同选择性更多、商圈的配套设施更完善、或者是商圈的某个商场更加吸引人。与之相反,如果所有商圈的商场形态、商品种类、购物环境等等都大同小异,消费者就可能选择就近购物,而商圈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变成了对商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他举例,目前江北商圈的定位,就有意识避开了与解放碑的同质化竞争,不走奢侈商品和高档商品的路线。江北商圈作为主城最年轻的商圈,其定位是时尚、新兴。他说,这就如同北京的海淀区不会与王府井竞争,宁可另辟蹊径将其打造成时尚购物商业街,是一个相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