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购物中心发展过程的启示
MALL作为一种现代商业形态,代表着先进的商业生产力,那么,北美作为全球MALL的策源地和样板,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孑然不同的局面?一类MALL作为成功的样板而受到称赞,现在依然门庭若市,而另一类MALL却被孤零零地抛弃在野外,门口无比空旷。看到这些,总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北美轰轰烈烈的造MALL运动来,其中也深刻地经历了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体现了科学与盲目的斗争。这一历史的形成,足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北美MALL是郊区型MALL的代表,一般而言,北美的Shopping MALL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1)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布局统一规划,店铺独立经营;
2)选择在中心商业区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
3)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与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快餐店等组合构成;
4)设施豪华、店堂典雅、宽敞明亮,实行卖场租赁制;
5)根据销售面积设置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北美的Shopping MALL商业格局,与其地大物博、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全球较高的人均GDP、人均汽车占有量多等状况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地区购物中心的发展状况,都是依托于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而不可能脱离了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这是任何一个购物中心在建设之初,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北美购物中心的发展状况,就说明了北美购物中心所立足的独特的社会经济基础。
但是在欧洲,同样拥有较高人均GDP、较多汽车的众多发达国家,其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就呈现出与北美购物中心不同的特点。随着欧洲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出于防止城市无限膨胀的需要,通过立法保护郊区的城市绿化带。因此,在欧洲,MALL并未获得北美式的发展,而是在城市中心开始盛行。
英国的购物中心发展速度明显超过欧洲其他地区,具体来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结合城市重建和更新进行;
第二阶段:主要在新城新建商业中心区中建设购物中心;
第三阶段:运行封闭式购物中心大面积更新城市市区。
相对而言,城市中心的MALL的特色有以下这些:
1)以大型仓储式超市及百货店作为主力店,重点突出休闲购物功能和商品成本优势;
2)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土地成本高,停车场面积有限;
3)商场的空间从地面向上扩展,以争取在较少的城市空间内获得最大的商业面积;
4)娱乐、旅游功能被相对弱化,由于土地成本高,娱乐、旅游等相关设施的投入减少。
如果说,Shopping MALL在地大物博的北美蓬勃发展,在富足享乐的欧洲获得城市认同,那么,在亚洲,Shopping MALL更呈现出其独特的亚洲特征来。在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亚洲新经济的代表,受土地空间的制约,这一类地区的MALL不仅以城市中心MALL为主要载体,而且体现出与公共交通的紧密依赖关系。此外,在亚洲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Shopping MALL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亚洲Shopping MALL现已成为国际商业舞台上的新兴力量,推动了区域商业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