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寒冬珠三角众多皮革中小企业走还是留?

在寒冬到来之前,到底是走,还是留?这成了珠三角众多中小企业思考的问题。

    9月6日,在广州召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说明暨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发布会上,广西经委副主任方乃纯表示,广西将继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目前,广西正在重点引进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促进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方乃纯说,北部湾区域将建设几个产业园区,以承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在广州柏妮斯皮具董事长陈富荣眼里,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陈富荣认为,如果进一步深入去考察了解的话,广西投资成本应该不止比广东低20%。比如当地便宜的土地价格、政府的优惠政策、廉价的人工成本等,都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

    他进一步透露,目前他已经考察过广西的一些地方,包括田阳、百色等地。他个人比较看好钦州保税港区,因为他的企业生产原料需要进口,产品有一大半出口。因此,如果钦州保税港区有相关吸引人的优惠政策的话,那么下一步将很可能去当地投资。

    对此,钦州保税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招商推广处副处长谢东刚做出回应:“对于有意向的客商,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比如希望享受什么优惠政策等都可以提,我们都会考虑,我们现在对于投资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真诚欢迎广大客商来钦州投资。”

    与此同时,身兼广州市皮革皮具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的陈富荣还透露,目前广州至少有40%的皮具企业在考虑外迁,“面对寒冬,广东这边的皮具厂商比较茫然,都在转移地方,走肯定是必然的。至于转移场所,省内的粤东、粤西两翼,省外的广西等地都是下一步转移的去处。”

    此前的5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对推动“双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此后,珠三角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谈志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广州已经不会花太多资源投入到低附加值领域,因此广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尽快找到新的发展平台。

    有人想走,也有人要留。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珠三角成熟的产业链。工厂设在东莞的广州秦意服饰董事长高山表示,尽管今年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了30%,但他依然选择留守东莞。

    高山说,服装业的产业配套十分重要,如果转移到内陆地区,当地没有相关的布料厂、印染厂、洗水厂等配套厂家的话,那么即使当地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以及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最后的生产成本将很可能比在珠三角还要高。

    他认为,对于服装行业来说,产业的升级,并不是就要把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赶走,相反,应该进一步完善产业的配套,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则应当提高科技进步和生产管理的水平。

    而广州海元物流董事长、广州优质物流专线联盟总召集人陈建君表示:“根据行业的经营经验,自2000年以来,广货在全国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有所下降。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

    对此,高山认为,广东的服装在全国的影响力或许会有一些下降,但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

    而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出口困难,原来主要做出口加工的服装企业现在都转向做内销,因此整个内销的渠道堵塞。

    此前,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队长孔爱玲曾对本报表示,产业的升级是一个有序的升级,切不可大谈产业升级而漠视现有的产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