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克莉丝汀进入上市静默期

 近日,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到确认,上海面包连锁企业克莉丝汀已经进入上市静默期。

  早在今年上半年,曾有香港媒体报道,瑞银证券被克莉丝汀聘为保荐承销商,已向港交所递交文件,预定第三季度在港上市,募集额为2亿美元。由此,克莉丝汀将成为首家上市的台资面包店。

  此前,豫园商城(600655)的一则公告也从侧面显示了截至今年1月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22亿元的身价。

  1月15日的这则公告显示,豫园商城控股的境外子公司——香港裕海实业出资1.1亿元受让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公司5%股权,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公司全资控股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相关公司。

  公告中提及上海克莉丝汀拥有自营连锁店507家。克莉丝汀2007年未经审计净利润为12034.5万元,净资产44262.6万元。目前克莉丝汀分布于上海、江浙地区、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台湾人的上海企业”

  与多家同性质的连锁店不同,克莉丝汀是其台湾籍董事长罗田安一手在上海发展起来的企业。这家公司与其称为台资企业,更像是一家上海本土企业。

  现年56岁的罗田安在40岁那年携罗氏家族6000万资金来大陆淘金,在铝业,煤矿等多个行业投下重金,其中包括1992年开张的克莉丝汀。罗田安和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糖烟酒公司三方总投资150万美元成立克莉丝汀——其中罗田安投资90万美元,占60%,其余两家各占20%。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罗田安的多数投资大幅缩水。1999年的克莉丝汀在上海也只有17家店,年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公司另两个股东方提出退股。于是罗田安决意买下两者持有的股份,从投资人转变为管理者,整顿克莉丝汀。

  不久,公司高管团队中台湾管理人员只剩下罗田安。也由此,罗田安着手组建一支完全大陆本地化的经营团队。2000年开始,克莉丝汀门店从上海市中心向外围、郊区拓展,两年后又向江浙地区拓展。从最初的20万人口设立一家门店,逐步过渡到15万、10万,甚至2万人一家门店。

  国际资本的热情始于罗田安在2007年初的一句话。在一次投资人大会上,罗田安宣称“克莉丝汀在上海能做到第一,就意味着能在全球做到第一”,之后不久,他又宣布2010年要开出1500家门店,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人民币。

  不少投资人马上跟进罗田安。普凯基金投资高级投资经理马国昕证实,普凯确实与克莉丝汀有过接触。

  但普凯最后没有能与克莉丝汀联姻。

  最终,克莉丝汀的选择是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作为日本第五大贸易集团,不仅经销所有食品有关的商品,而且在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等上游产业具有强大优势,在中下游市场也有大量投资。

  过去两年来,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上海设立烘焙咖啡生产销售公司,投资克莉丝汀后,又在江苏成立南通葡萄酒生产销售公司,在中国的食品行业投资表现强劲。

  2007年7月27日,克莉丝汀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签订了初步投资意向书,丸红首期投资人民币2.2亿元。一名投资业人士认为,克莉丝汀选择丸红的原因可能是更看重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产业链上的实力。

  今年年初,又有投资人进入克莉丝汀。

  2008年1月11日,豫园商城境外子公司香港裕海实业与亚洲克莉丝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东(中国台湾公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裕海实业以自有资金出资受让亚洲克莉丝汀5%股份,经双方协商,确定本次股权受让总金额为1.1亿元。

  面包店的硝烟

  面包店上市早有先例。

  在上海地铁以及各大型百货表现抢眼的Bread Talk就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克莉丝汀只不过可能成为上海滩多家大规模面包店中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在上海,烘焙行业中的竞争几乎进入白热化阶段。有知名度的品牌就包括元祖、可颂坊、克莉丝汀、旺旺香提(已退出市场)、太阳堂、85°C、东哥面包、山崎面包、巴黎贝甜以及上海本土品牌静安面包房。

  但对这个市场的比较数据却较为缺乏。记者曾询问过中国烘焙工业协会以及上海地方相关协会,都无法提供这个行业的市场发展数据,包括Bread Talk的媒体公关Michael Tan也告知记者无法提供Bread Talk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的相关数据,年报中也不会提及。

  部分原因,上海汉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卢正国表示,也可能是行业发展过快所致,难以进行统计。另外,各家店的产品略有差异,也增加了统计分类的难度。

  但这些品牌的竞争激烈程度从各家计划中可见一斑。成立将近29年的元祖食品已经表示开始规划上市事宜。自1993年进入大陆后,元祖在大陆建立300家门店,未来分别有向长江南北推进的打算。

  康师傅也准备进入这个市场,年初与味全、日本面包厂敷岛决定合作,计划第一阶段生产的面包进入相关便利店,第二阶段主攻开面包连锁店。

  在台湾一统天下的85°C在台湾年年营业额达到10亿,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店每天营业额达到5万元,85°C已表示计划年底开出30多家店,明年有望开放加盟。

  包括上述品牌在内,在上海颇具实力的品牌在江浙开始短兵相接,“在杭州打仗打烂了,南京也要开始进入战场。”曾经在旺旺香提工作过的业内人士蔡文藤说。

  据了解,克莉丝汀已引进日本食品技术,重金投资南京厂,投资金额高达2.5亿人民币,除了糕点面包的生产销售,还开发诸如胚芽乳、氨基酸饮料和减肥饼干等特色食品。2008年,克莉丝汀还要挑战16亿元收入的目标。

  克莉丝汀进入市场较早,租下了不少十字路口的拐角店,占到总门店数三成半的比例。按业内通行的说法,选址位置包括“金角”,“银边”,“死肚皮”来形容三种不同地段,第一种指的便是拐角店。

  在早期,“金角”能吸引客流,增大市场份额。等建立品牌知名度后,克莉丝汀成为“目的性消费”时(顾客主动追随该品牌),克莉丝汀租下的“银边”也能吸引不少客流量。

  蔡文藤告诉记者,克莉丝汀进入市场较早,拿到的租金较低。一般租期为5年-10年不等。

  此次上市,克莉丝汀或者面包房这个行业究竟给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

  可能出乎我们的想象。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曾有大型美国基金愿意出价数亿美元购买85°C40%的股份。该信息目前无法得到证实。

  蔡文藤认为,该行业一般企业净利率能达到在10%-15%之间。克莉丝汀采取中央厨房工厂统筹,往往产品到门店时毛利率能达到55%-60%,除去各种费用和人工成本,某些店净利润达到20%不成问题。

  “虽然竞争激烈,上海市场的容量还远未饱和,在台湾500尺一家面包房,就像便利店一样。”蔡文藤认为,上海人均面包面粉消费量为8-10公斤,相当于台湾的1/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烘焙行业目前大致为两类,一类是以西饼屋形式经营门店,如克莉丝汀、可颂坊等连锁饼屋等;一类依附大型商场、超市等商业设施的现烤面包房,如山崎面包等。

  但未来还有一种新的模式——进入便利店。

  康师傅寻找伙伴建立自营店的同时,也想进入便利商店、超市。这个策略,除了能获得更广的渠道外,还可不用考虑人力和租金成本。与可的合作过的蔡文藤透露,供货商和便利店收入为65-35分成,或者六四分成。

  但在这个市场中,麦肯顿、曼可顿、桃李、万研、生田、陆仕等多家面包厂争夺便利、超市渠道,“康师傅面临的挑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