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商家黄金周日均揽金4.2亿 增长16.7%

 昨日,市商务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京城130家被监测企业日均入账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7%。虽然到商场、超市购物仍是假日消费的主流,但今年餐饮业消费额增长称雄,同比增长53.6%。业内人士坦言,由于今年以来整体商业的销售业绩不太理想,很多商家希望借黄金周的消费井喷,拉动企业全年的销售额增长。

  今年全国假日进行调整后,“十一”作为今年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对商家来说意义巨大,商家在7天假日推出了满减、赠送以及低价促销等活动揽客,以期实现商业“金九”最后的疯狂,也为“银十”迎来开门红。

  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本市130家商业服务企业进行抽样监测,抽样监测商家其中包括百货商场36家、超市30家、餐饮企业37家,以及20多家专卖店等。监测显示,黄金周7天整体销售额近30亿元,商场、超市、餐饮等行业内商家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两位数的上涨。其中,百货商场同比增长17%,连锁超市同比增长12%,餐饮同比增长53.6%。

  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京城商业最火爆的行业当属餐饮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刚刚落幕,很多外地游客趁这个长假来北京“感受”奥运气息。看“鸟巢”之余,自然不会忘了尝北京的烤鸭,还有豆汁儿等各类老北京传统小吃。

  据数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餐饮业日均消费额超过1500万元,特别是10月1日,营业额同比增长64.1%。华天集团旗下老字号节日7天销售同比增长50.3%。另外,“十一”黄金周的婚宴市场也直接拉动了餐饮业消费额的增长。鸿宾楼共接待婚宴400多桌,又一顺的婚宴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多,烤肉宛、砂锅居、同和居的婚宴同样爆满。

  餐饮业虽然增幅明显,但国庆市场销售中唱主角的还是商场和超市。据统计,节日期间,36家商场和30家超市两大业态的日均销售额均超过亿元。假期第二日(9月30日),消费需求集中放量,百货商场的销售额达到1.8亿元、超市达到1.7亿元,两大业态当日的销售额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达到最高峰,也把130家被监测企业的销售额催高到5.2亿元。

  长假消费不仅拉动了市区商业,受到热捧的郊区旅游也带火了当地的商业销售。据介绍,华冠位于十渡的农家店平日日均销售额为500元左右,“十一”期间日均销售额为2500元左右;延庆夏都顺祥位于柳沟的农家店日均销售额也有近3倍的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十一”黄金周京城商业消费大幅增长,一方面有奥运会后带来的来京客流消费,另一方面也与商家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拉动本地消费增长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各商业企业当前的销售增长幅度仅在15%左右,而很多企业预定的全年销售增幅目标在20%以上,大多数商家希望借助“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促销刺激消费,拉动商业传统的“金九银十”黄金期销售,弥补上半年不太理想的销售业绩,从而达到全年的销售目标。
  (北京商报 记者吴文治)

  相关报道:翠微 顺义国泰 菜百位列前茅 

  限行解禁、商场折扣促销,不少消费者在节日期间逛商场购物,外地游客的大量增加也带动了商场的销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十一”期间百货商场销售同比增长了17%。

  昨日是“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记者在双安商场、华宇购物中心、西单商场、中友百货等商场发现,大量消费者前来商场购物,部分商场客流比平时周末还多。秋装是节日期间的销售热点商品,京城各百货商场在“十一”期间纷纷推出秋装折扣促销,“满减”、“8折”等是商场主要促销手段。北京市工商局的“十一”消费投诉信息显示,没有出现打折返券方面的消费投诉。

  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十一”期间百货商场销售同比增长了17%,监测的36家百货商场,9月29日至10月4日6天销售总额达8.67亿元。翠微大厦、顺义国泰商业大厦、菜百商场等商场位列销额前列。

  翠微大厦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7天销售近1亿元,黄金珠宝、休闲服装、体育服装成为节日热销商品。另外,“十一”结婚热带动了黄金、钻石饰品的销售,“十一”期间,菜百商场日均销售超过1000万元。

  据了解,8月、9月期间,受限行、居民在家看比赛等影响,北京众多商场都出现销售减少的情况,大部分商场“十一”前积极备战,期望迎来“十一”消费释放。

  “‘十一’销售达到了预期目标,消费的释放和换季商品的折扣促销是主要原因,而限行解禁后,商场举办的大型促销活动也带动了客流的增长”,庄胜崇光百货企划部负责人刘畅表示,商场“十一”销售同比增长三至四成,弥补了限行期间的销售损失。

  虽然“十一”期间京城各商场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但业内人士表示,楼市的持续低迷以及宏观经济等因素将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百货商场未来的销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