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视点看好中国眼镜业务发展前景
意大利Luxottica Group SpA旗下Luxottica Retail大中华区首席执行长敏凯(George Minakakis)表示,中国消费者在购买眼镜时对价格非常敏感。该集团拥有亮视点,以及Pearle Vision和Sunglass Hut等品牌,并在全球范围开设有逾6,000家分店。
由于中国眼镜行业的发展仍相对不够成熟,这就为外国品牌提供了商机──前提是他们能设法改变中国人消费习惯。中国人的近视发生率在全球排名靠前,据官方媒体报导,16至18岁的中国青少年中近视率高达70%。研究人员称,如果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到2045年时将有大约7亿中国人受到近视眼的困扰。
为了发掘这一潜在的庞大市场,并让中国消费者接纳亮视点品牌,敏凯采取了一系列品牌营销策略,现在该公司不仅增加了广告,而且还打算不久后通过直邮的办法来说服中国消费者养成为眼镜一掷千金的新消费习惯。
亮视点于2006年9月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该公司采用了刮刮卡来为客户提供各种折扣优惠,以确保价格保持在本土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该品牌强调自己以质取胜,并提供30天的退款保证。而亮视点今年的市场活动将围绕着帮助中国消费者培养护眼意识而展开。除了酝酿中的直邮攻势外,亮视点还打算继续邀请名人来宣传太阳镜的使用。按照敏凯的说法,那便是要将亮视点的品牌形像印入消费者的脑海。
中国眼镜业相当落伍,此时的亮视点凭藉各种营销手段登上了引领行业潮流的风口浪尖。在中国购买眼镜彷佛就像逛博物馆一般,商品往往被摆放在玻璃柜中,潜在的买家只能隔“柜”相望。而据亮视点称,它是中国第一家引入“开放式卖场”理念的眼镜店,各种产品都被摆放在开发式的货架上,顾客可以很方便地试戴。
目前亮视点已在中国的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省开设166家分店。为了尽快打入市场,该公司先后收购了好几个中国眼镜品牌。该公司预计今年在华营运收入将激增33%左右,达到约1亿欧元(折合近1.5亿美元)。
当然,占中国城市人口一小部分的中产阶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亮视点的价格。在亮视点的高端门店里,眼镜的平均售价高达人民币2,000元(折合280美元),按照中国政府的数据,这个价格比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月收入高了一倍都不止。在亮视点某些分店里也有起价280元的眼镜,但那并非主流产品。
一些消费者也对亮视点的产品售价提出了质疑。在北京,西门子中国公司(Siemens China)的主管Fred Duan表示,相同的价格下,与其买副眼镜还不如买件好衣服。
许多中国消费者仍习惯到低价或批发商场购买眼镜,而眼镜店也喜欢打出特卖价的招牌。北京潘家园眼镜市场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市场云集了各类眼镜店,超过500店铺分布在这个占地4.8万平方米的市场内。但据该市场管理处的一名代表称,这里的各家眼镜店内出售的镜片良莠不齐。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行政助理Elaine Wen对此深有感 。她在潘家园市场购买的眼镜因为度数有误,令眼睛感到非常疲劳,最后不得不又到一家连锁店更换了眼镜。此类问题让许多消费者深感不快,转而求助那些让人更有安全感的商家。
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亮视点在最新的眼睛护理活动中大打健康牌。亮视点的店员将接受培训,为顾客提供常规视力检查服务,以此吸引回头客。亮视点北京和上海零售业务总监Ben Chong表示,公司所有的店铺最终都将装配精密仪器,例如检查青光眼的眼压计等。该公司还在北京开办了一所视觉光学技师培训学校,部分学生毕业后将有机会到亮视点门店工作。
Luxottica Retail大中华区营销业务负责人Singmay Chou表示,眼睛护理服务将为亮视点创造竞争优势。
从今春开始,亮视点还将把防日晒做为业务重点。这项战略是瞄准了中国业已迅猛发展的太阳镜市场,目标是让顾客在购买第一副矫正视力的近视镜后再“捎带”一副太阳镜回家。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最近的统计数据,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太阳镜销售额增长了近两倍,达到了人民币23亿元。
为了将太阳镜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时尚消费品加以推广,亮视点亮出了“明星牌”。该公司挖掘出佩戴亮视点眼镜的电影明星和有名望的艺术家,然后鼓励他们在电影首映式等公开场合佩戴亮视点眼镜,这样就有可能被各家杂志的摄影师抢拍下来。不过该公司称,不会为此类公开宣传向明星支付报酬。
分析师对亮视点的中国业务前景表示乐观,他们认为中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日渐增强,并逐渐形成了时尚理念。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服装与艺术设计院教授武文表示,现在眼镜被视为一种装饰品,要与服装、帽子、手套和手提包相互搭配。既然中国已经有人买得起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手提包,那昂贵的眼镜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