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井喷中国沉寂 蓝光期冀中国式突围

今年2月,在HD-DVD退出高清标准竞争之后,蓝光产品在日本、欧洲和美国都经历了井喷行情。索尼、松下主导的蓝光光盘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美国消费者在蓝光碟片上花费了1.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蓝光与HD-DVD的总和增长了350%。而中国市场却依旧沉寂,卖场更多的是在“展示”而非“销售”。如何实现中国市场突围成为蓝光普及的关键所在。

    欧美井喷中国沉寂

    目前,在美日欧市场,蓝光产品正在经历井喷期。数据显示,全球蓝光影碟销售额占整体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从2007年年底的9%增长到目前的20%,预计在本年度末这一数字还将增至25%。另外,蓝光碟机的销量也从2007年度的7%增长到15%左右。

    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和欧洲市场蓝光碟机的销量分别增长了4倍和6倍,美国前5个月,PS3销量为120万台。在日本市场,蓝光刻录机占整个DVD刻录机的比例,从年初的12%迅速提高到50.8%。

    迄今为止,在北美市场发行了650部蓝光影片,其中有122部由SPHE发行;亚洲市场发行了130部蓝光影片,SPHE发行了84部。

    蓝光碟机正在美日欧重演DVD替代VCD的历史。“其实,蓝光碟机替代DVD的条件已经具备,这个过程因为好莱坞片商的加入,正在加速。”有业内人士透露,蓝光已经获得了好莱坞80%的片商支持。

    但与美日欧不同,蓝光在中国市场却按兵不动。索尼在中国已经铺就了370多家核心店面,但这些终端只是促进消费者体验,而非销售。一位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我国并没有实行严格的著作权保护,好莱坞的内容商们害怕重蹈DVD盗版的覆辙,包括无限制的网络下载。这是与美日欧最大的差别。另外,价格因素也是蓝光产品推广的难题,准备上市的蓝光碟片甚至超过美版蓝光碟片的售价。

    据介绍,蓝光是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大容量高清光碟格式,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然而,蓝光进入中国之后市场道路却并不顺畅、并不平坦。蓝光DVD在国内售价最低也要4000多元,蓝光碟片大概也要二三百元,而且购买渠道非常少,消费成本非常高。这将许多奢望高清而又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拒之门外,所以即便是蓝光DVD完胜HDDVD之后,其市场销售量也并没有得到实际性的改善。

    中国式突围之道

    降价,无疑是突围的重要方式。事实上蓝光碟机的降价战在中国已经开始。首先是精于价格战的PC厂商们纷纷推出自己的蓝光光驱,直接导致其价格从年初的近2000元一路下探到如今的不到1000元。今年7月,索尼蓝光碟机在中国又开始与索尼46英寸X300系列平板彩电捆绑促销,使得碟机实际价格下降为1000多元,碟机销量呈现一定的增长。

    而拓宽蓝光产品范围,则是另一突围之道。夏普计划在本月20日上市世界首款蓝光录像机一体的液晶电视。而记者在卖场看到,国内已有厂商推出了一种可以直接播放全高清节目源的“蓝光”电视。据卖场销售人员介绍,海信这种“蓝光”电视具有超强的多媒体解码能力,具备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RM/RMVB电影播放功能,首次实现了H.264、MPEG2等全高清解码与液晶电视的结合。

与夏普一体机的内置蓝光DVD不同,国产版“蓝光”电视还解决了高价碟片难题。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蓝光”DVD转制而来的高清视频,完全对应H.264、MPEG2编码和1080P的清晰度,给众多高清爱好者提供了欣赏高清内容的全新渠道,只要下载这些高清内容,通过“蓝光”USB接口配上“蓝光”电视,立即就能重现原汁原味的“蓝光”DVD高清效果。

    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蓝光”电视几乎可以“通吃”目前流行的高清视频文件,解决了消费者用全高清平板看标清节目的“好马配不到好鞍”的尴尬局面,由此也正式宣布了用1080P全高清电视看标清节目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对目前动辄数百元的蓝光光碟更是一种新的挑战。对此,蓝光光盘协会中国工作组成员对记者表示,网络下载能促进蓝光等更高清消费市场的膨胀,不会影响蓝光碟机的市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