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借势北京聚财燕郊 形成规模产业集群

   16年前,河北三河的燕郊,人口不过3万,财政收入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8亿元,生产总值只有2.5亿元。而今三河市每年20亿的财政收入有一半多来自燕郊。燕郊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传奇。用三河市长张金波的话说,燕郊开发区聚财发展的诀窍是一个“借”字,借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在借势上下大力气,做好文章,吸引中外资本投资燕郊,发展燕郊。

  完美对接北京

  张市长告诉记者,所谓“借”就是要“接”,全面对接。如今的燕郊,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西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西北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新建成的燕郊迎宾路北延工程已与北京京平高速路完成对接,从燕郊到达首都机场的时间只需15分钟,加上京哈高速公路、京秦电气化铁路、102国道复线等,使燕郊开发区的进京通道增加到7条。在路通的同时,实现“电、讯、水、气、暖”等设施的资源共享,通讯、供电、公交均已建成河北、北京两套网络。在经济产业对接上,燕郊全面融入大北京经济体系。

  在制造业上,不断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围绕驻北京的跨国公司、大型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和各类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在服务业上,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消费型、服务型城市,吸引大量北京人群来区内旅游休闲、娱乐消费,吸引各类大型企业及经济组织来区内进行商务活动。

  形成规模产业集群

  燕郊开发区先后吸引了美、德、法、日、韩及港澳台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汇聚了国内外100余家大型项目,投资总规模370多亿元,以信息电子、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汽车配件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以旅游休闲、健康医疗、仓储物流、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拥有多个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包括中兴通讯、汉王制造、日本富士印版、新加坡平易印刷、中国印刷集团、华电亿力、神威药业、福尔药业、汇福粮油集团等。

  据悉,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牛肉和有机奶的供应,就主要来自燕郊开发区的福成集团。

  记者获悉,燕郊建开发区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的幅度高速增长,2007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

  如今越来越美丽的燕郊已成为常驻人口25万人、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的准中等城市。据估计,北京市民有10万人在燕郊有房产,各类经济资源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燕郊。最近,燕郊邀请全国的摄影爱好者到开发区采风,同时举办了一届国际名模大赛,足以见得燕郊人越来越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