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核桃撬开致富大门 “不到叶城不知果城之美,不到萨依巴格不知核桃之最”。来到新疆叶城县,一种伟岸挺拔的乔木会吸引你的目光,它树冠葱郁,硕果满枝,用神秘和传奇的“元素”喜迎八方来客,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经济实惠。 亚库甫·阿不力米提是叶城县有名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经纪人,当谈到他与核桃的情结,似乎有着许多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是核桃帮他撬开了致富的大门,改变了他生活的现状。 “背着核桃,赶着牛羊奔小康”这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致富最响亮的口号,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核桃树就是摇钱树,核桃成了金果果。”核桃树以高效益回报果农,亩均效益高达4000-6000元,核桃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叶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正如亚库甫·阿不力米提所说:“我选择搞核桃销售,是因为核桃能给农民带来财富,你别小看这玩意,看样子像鸡蛋,但价格比鸡蛋贵好多,而且容易种植。” 亚库甫·阿不力米提回忆说: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开始种植核桃树,那时,核桃作为干果主要是为了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招待客人的,而且大部分农户都是零散地将核桃树种植在空闲地里,在管理方面也没有什么科技知识,均靠天然挂果,长出的核桃不仅产量低,而且经济收入也很少,除了家中使用一部分外,剩下的用来换取几张钞票购买生活用品。 现如今,他的核桃销售已打入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每公斤核桃可以卖到50元的高价。每当到核桃采摘时节,他总会叮嘱农民一定要科学采摘、分类包装,与农户建立了采购合同,帮家乡的农民消除了销售难和卖不出好价格的困扰。他经常说,“核桃是家乡人民的命根子,没有核桃,也许家乡的农民很难脱贫,更重要的是党的富民政策让我们增强了致富的信心。从30年前以户为单位种植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但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感觉到我们走这条路,值!” 据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叶城县是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该县薄皮核桃已通过“有机产品北京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转换产品”。叶城盛产的薄壳核桃,平均单果重13-28克,桃仁卵磷质含量达37%,远远高于其他产地核桃,而且肉质饱满,营养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萨依巴格乡为中心的50万亩核桃产业带,挂果面积达40万亩,今年产量将达2.47万余吨,预计到2015年核桃产量将达到15-20万吨。 改革开放以前,当地的农民只知道核桃可以卖钱,但不知道核桃是“养身健脑、延年益寿”的天然绿色食品。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核桃仁可“补气、养血、润燥、化痰、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制铜毒。”胡核青皮(青龙衣)可“乌髭发、(治)白癜风”。本质隔膜(分心木)、根皮也可人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也越来越高,核桃的“健脑补脑”的功效也普遍被人们所认知,核桃也备受青睐,核桃价格也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公斤0.8元、90年代初的2元,逐渐飙升至如今的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