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进岛标志性大楼将拆除 建成从未使用

    从厦门大桥进入岛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飞翔”式庞然大物,纵横交错的网状钢架构成一个帽子形状建筑物——厦门高崎联检大楼。

    这些天途经该处的市民会发现,整座大楼已被铁皮包得严严实实,工人们在里面忙着拆除楼架,许多人疑惑是否该座厦门进岛标志性大楼即将拆除?

    昨日,记者到现场核实,整座楼房内部已拆去大部分,主体墙柱也打上许多孔,施工人员正忙着为爆破拆除做准备。据现场工程处的负责人介绍,正在进行主体拆除施工准备,相关部门正在制订详细的爆破拆除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 

    将采用爆破拆除 

    记者在远远看到,高崎联检大楼屋顶中间两侧的宣传画及挡风钢板都已被拆除,簇拥在大楼旁的绿化树也已迁走。大楼中央已被铁皮包得严严实实,铁皮上拉着横幅“厦门联检大楼爆破拆除工程由厦门住宅集团爆破工程公司承担”,大楼主体墙柱上也用风钻打上了许多钻孔。

    在大楼内,记者看到十几名施工人员在忙着进行墙面的拆除整理钢筋,一辆挖掘机不停地用铁臂在拆除隔层地板,大部分楼层都已拆除。

    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半个月前就已开始为拆除做准备,三天前对该楼内进行拆除,具体什么时候进行爆破作业不得而知。工程处一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正在制订详细的拆除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具体爆破拆除日期还未确定。

    一直未投入使用 

    据了解,1985年,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相关部门拟借鉴深圳特区管理线的做法,为厦门特区设一道“关卡”,并从1988年就开始酝酿建设。

    厦门特区管理线真正动工从1992年开始。资料显示,当时拟建占地8.7万多平方米的联检站,一期工程包括网架联检大楼、东侧出岛海关报关综合楼等附属配套设施。设计日检查通过车辆为4万辆。

    1994年2月,高崎联检站举行落成典礼,整栋大楼共三层,总高度近30米。据称,这个特大异型钢网架工程曾被国内权威专家组评审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罕见”。

    后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深圳的通关模式很快发生了改变,厦门特区通关管理线一直没有实行。又由于种种原因,大楼建成后一直未能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也未投入使用。 

    有碍通行要拆除 

    高崎联检大楼闲置14年,已是锈迹斑斑破旧不堪,整座钢架结构也大多被腐蚀。有厦门市政协委员认为该大楼既然没有存在的价值,作为标志性建筑也欠妥,影响公共安全、道路安全及厦门形象等弊端,建议对其进行拆除。

    该大楼坐落厦门进出岛的咽喉,占了几十米宽的道路,阻碍车辆畅通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闲散人员在此安营扎寨也带来治安隐患;每5年就要维修一次,每次花费都在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