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商业地产投资正当时——山西专家论坛会聚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广受冲击,如何在危机下塑造商业品牌价值?如何在危机中寻求商业投资的新亮点?如何在危机中找到投资新机遇? 3月7日,由山西省总商会、山西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山西商报社协办,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山西省企业家联合会、同至人集团联办的新东方2009经济论坛之《经济危机与投资时机——暨区域商圈价值升华主题论坛》,在太原新东方品牌大世界会展中心举办。论坛特邀到董彦章、黄国雄、齐晓斋等三位国内知名专家分别作专题演讲,为金融危机下太原商业地产趋势“破题”;省内优秀企业家、房地产界专家800余人会聚一堂,交流创新见解,共寻发展良策。 在会上,山西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袁纶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房地产业近几年虽经较大发展,但在当前全国大形势中仍处落后局面,甚至在中部六省中也位居最后。2008年全省房地产业投资326亿元,人均投资987元,虽突破以往,但在中部六省仍居末位。而投资中商业地产比例只占到10%,远低于全国20%的水平。综合专家们所谈及的上述因素,可以说,太原商业地产投资正当时。 “四个房地产业的寓言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市长论坛》杂志社社长 董彦章 董彦章的专题演讲出乎意料,一口气讲了四个有关房地产业的寓言故事,以此生动形象地给出了企业家们最期待的 “当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问题的答案。 寓言一是“妙用蜜糖”:装蜜的瓶子打碎了,闻着蜜香苍蝇们纷纷扑上去,在吃饱喝足后却发现脚被粘住了。董彦章以此概括了当前全国房地产业形势,在2007年初的黄金时期,房地产商争相以高价大量囤积土地,遭遇金融危机后,深深地陷入了中心资产断链的泥潭无法自拔。他以此提醒广大企业家今后注意“一时疯狂,迟早埋单”。 寓言二是“肥鸡不下蛋”:鸡农都知道,喂饱的鸡不下蛋,而只有让鸡先下蛋才会拼命吃。董彦章以此寓言透析:房地产商拼命抬高房价却适得其反,楼市回暖的核心不在房价,而是交易量。 寓言三是“跑得快”: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A赶快换跑鞋,B不解地问:“你换了鞋子就能跑过熊?”A说:“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董彦章以此指明当前房产商的明智策略,在全国商品房囤积1.36亿平方米的情况下,谁先打价格战便能快速缓解资金链紧张,解除存货压力,这也是主流房地产商目前通行的策略。 寓言四是“减肥与饥饿”:狐狸顺着猎人撒下的面包屑钻进树洞,吃饱后却发现出不来了,聪明的狐狸应该运动减肥来脱困。董彦章认为,金融危机造成的楼市萧条期,房地产商生存的底限是保持资金链,迅速甩掉包袱为上策。综合四个小寓言,董彦章认为,金融危机下,商家投资时首要注意的是保证不赔钱,有此前提才能谈机遇。 “零售业有保证商业地产有信心” ——商务部特聘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理事长 黄国雄 “坚持6至8个月,我国4万个亿拉动内需的投资将渐显成效。”黄国雄认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依靠零售市场;中国零售市场有助于缓解全球金融危机;而中国零售市场将在全球范围内最先走出困境。他分析,今年上半年零售业增幅将面临最大危险,1月份有“两节”支撑,2至6月可能会最为艰难,因为国家4万个亿投资的60%以上转化为消费,大概需要6至8个月的时间,届时政策下达将通过工程落实转化为群众消费,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将逐步好转。 由此,可以充满信心地认为,商业地产未来走势强劲。他还认为,国内商业地产受总量趋于饱和、结构失衡等现状影响,“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前景最好的地方不是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聚集的东部,而是在中西部这些发展较晚,需求量较高的大中型城市”。 他认为,太原市商业地产前景广阔,一是尚未饱和,二是需求广阔,只要能将太原市外流的零售购买力的50%留在本地,就能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拉动内需、孕育商机,这是目前当地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商业地产大有可为”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专家委员、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齐晓斋 “2008年,尽管金融危机给零售业带来奢侈品消费减少、高档酒店入住率下降、外来游客减少等不利影响,但国内零售业增幅扣除CPI增长后仍保持10%的增长率。”齐晓斋认为,危机虽然未见底,但对我国影响相对较小,而我国可使用的手段和可调动的资源不可计量,因此仍乐观看好今年零售业增幅。 数据表明,2008年山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65元,其中用于消费8102元,消费倾向在70%左右,这在全国并不算低。综合考虑太原人口(户籍人口加常住人口)总量和可支配资金,未来消费倾向仍长远看好。 “这决定了太原市未来商业地产大有可为。”齐晓斋指出,在看待金融危机时,还应看到机遇,原材料购入价格的走低、外币贬值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优秀人才成本的降低等诸多因素,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事实上,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家都是在危机中崛起并成长起来的,大家首先应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