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个微型CBD诞生记-万瑞张旭访谈


 
  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丰德国际广场是成都第一个微型CBD项目,而它的制造者成都万瑞置业有限公司,却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在业内并不是很知名。一个新公司用了不到三年打造出一个得到业内、业外广泛称赞的项目,人们不禁对万瑞置业为何会做这样一个项目充满了好奇。为此,记者专访了万瑞置业公司总经理张旭。

    项目定位:建一个微型CBD


    2003年下半年,万瑞置业作为丰德投资集团旗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正式成立了。万瑞置业的组建是集 团房地产战略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项目策划之初,项目做什么,怎么做公司内部争议很大。有人说应该做住宅,因为城南的住宅在全市价格最高,且需求旺盛;有人说应修商业和小户型,因为小户型最好卖。
    张旭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表示,事实上地处城南二环路外航空路的这块64亩的土地,地理位置非常好,并不存在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但城南最需要什么样的物业,如何让这块土地社会效益最大化,答案却只能有一个。

    当时,公司分不同的小组一共做了多个方案,有纯住宅的、有以小户型为主的,也有写字楼与商业的。反复的研讨与综合的评估,最终确定城南项目紧靠人民南路,地处旧的城市中心与新的城南城市副中心的中心点上,如今依托人民南路的城南商务新干线已初具规模,商务写字楼市场潜力巨大。项目确定以修建写字楼为主,但是写字楼开发多少,怎么开发,大家心里没底。事实上,当时的成都楼市住宅开发水平已相当高了,而写字楼开发经验却非常欠缺。怎么办?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先进城市学习。


    张旭形象地把这个学习过程简称为“看了一本书,走了三天路”。走出去,上海、广州、北京、香港,以至日本、澳大利亚。为了项目,万瑞人考察了国内外的众多写字楼项目,而对大家触动最大的却是北京的三天考察。2003年底,张旭带领着公司的主要骨干用了三天的时间,对建外SOHO、复兴门金融街、中关村等北京主要的写字楼聚集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看内部布局、看项目配套、看服务人群。三天走访了20-30个写字楼,有在建的,有建成的,有高品质的,也有品质一般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现代商务的首善之地,正是这三天的考察与学习,并结合国外商务区发展的趋势确定了项目的方向。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个18万平方米的微型CBD”在张旭的脑海里成形了。在与北京的同行探讨时,他们都不禁感叹地说:“你们的胆子真够大呀”!


“精于专,创于心”


    从项目定位到项目建设,中间还有许多事要做。项目建成什么样?档次的定位?目标客户是谁?客户对写字楼的具体需求?,这些问题都很具体,都需要深入的调查分析。在2004年初,在调查公司的协助下,万瑞置业进行了一次有员工广泛参与的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涉及成都写字楼98座,500多家公司。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丰德国际广场确立目标客户群:有一定规模,并在快速发展的本地公司,行业主要以高科技、医药、外贸、房地产,以及其相关行业。在后来的销售过程中印证了这一市场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万瑞置业是一个学习型公司,从不懂写字楼开发到成为写字楼开发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与公司的学习理念有相关大的关系。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通读一本关于中国写字楼分析的著作。并组织讨论,从自己工作角度来分析、总结丰德国际广场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精于专,创于心”是万瑞的SLOGAN,更是万瑞行为的宗旨,这使得丰德国际广场在建筑细节上充分体现出了专业与创新。板式结构,双面采光,自然通风,成都首创开窗180度,6000平方米中心绿化广场,玻璃长廊等等,其专业化可见一斑。


    丰德国际广场作为成都第一个微型CBD项目,是否被人们所接受,市场就成了最好的试金石。2004年10月8日,丰德国际广场一期1、2号商务楼正式发售,3个月时间全部销售一空。2005年7月,二期3、4号楼发售,4个月又基本销售完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微型CBD项目的价值和市场需求。丰德国际广场作为万瑞的第一个微型CBD项目只是个起点,我们将不断地对微型CBD以及其它商业地产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我们的愿景一样,我们希望万瑞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房地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