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汽车面临集体换“心”

小排量汽车面临集体换“心”图片

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小排量车动力性能较差,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宁愿贪“大”也不愿选择小排量车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决定车型动力性能的并非完全看排量大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更是核心关键。

    在小排量车大行其道的日本,其微车排量大大低于国际的1.0L标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日本把微车排量限制在0.36L以下;到了七八十年代,微车排量限制标准被提高至0.56L;直到九十年代,其上限也才被提至0.66L。制定如此低的排量标准,并非日本的消费者不在乎微车的动力性,而是日本微车企业在造车过程中不断研发和制造世界领先的微车发动机,不断提高升功率,就好像当今流行的发动机带“T”,排量虽然不变,但是动力性能却有本质提高,而且油耗更低。

    纵览国内主流微小型车所配置的发动机,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二十年来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一般而言,升功率、燃油经济性、尾气排放、碰撞安全性都是衡量小排量车先进与否的4个指标,其中升功率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水平,高升功率则意味着良好的动力性和较低的燃油消耗量达到类似“黄金分割点”的完美平衡。

    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规定,加大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及其先进发动机(汽油机升功率大于50KW,柴油机升功率大于40KW)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发动机功率每升大于等于50千瓦的小排量汽油机才是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型发动机”,而升功率超过50千瓦的发动机在微小型车领域至今仍然寥寥无几。

    当前,我国的小排量车固然“价廉”,但如果要做到更加“物美”,小排量车面临集体换“心”。有消息称,上汽通用五菱新一代小排量大功率发动机将在8月正式下线,其升功率将达到50千瓦每升以上,配装整车后,整车动力大幅提升,同时油耗有明显下降。

    可以预见,搭载了新款发动机的上汽通用五菱微车一旦上市,其动力性强、油耗低的突出优势必对市场上其他微车造成强烈冲击。今后,在小排量车领域,以发动机为卖点的产品差异化路线将更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微车企业也必将会加快发动机升级的研发进程,以发动机先进性为竞赛的序幕也将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