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零售业重组新格局 外资零售企业凶猛

在终于如愿以偿地“吞下”重庆商社旗下最优质资产——新世纪百货之后,重庆百货董事长肖诗新还将继续他的忙禄,尽管重庆商社内部同业竞争的问题通过这场收购而得以解决,但此时重庆商社整体上市一事却又推到了肖诗新眼前——在今年年初,重庆市国资委明确表示,要推进重庆商社尽快完成整体上市——最初被定在年底前完成。

  正是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国资委的积极推动下,肖诗新和他的同行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很忙。

  国资推手

  与长江上游的商业中心重庆市一样,长江中心的商贸中心城市武汉市的国资委,表现出了同样的热清。作为武汉中百、武汉中商、鄂武商A三家公司母公司的武商联,在2007年4月成立之时,武汉市政府的基本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将其旗下商业公司的资产按照业态分类,力争3年内实现整体上市。

  但两年半过去了,整体上市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有分析人士称,武汉市国资委将加快重组进程。6月11日,时任武汉商联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的郝健接过了武汉中商的董事长大印,他所具有的特殊背景被认为是为资产重组铺路。此前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武商联整体上市将首先从武汉中商开始。

  10月12日,武汉中百发布公告称,旗下独资子公司武汉中百物流拟以5.1亿元的价格受让第一大股东武汉商联集团持有的武汉汉鹏公司100%股权。这被业内人士看作“武商系”整合的风向标。如果武商联整体上市当真从武汉中商开始,那么武汉中百将可能获得其旗下31家超市资源;而鄂武商A将获得其9家百货店和1家购物中心。

  今年东北城市大连异常早地进入了冬季,但当地零售业巨头们也在这个季节显得异常忙碌。10月30日,大商股份发布公告称,大连市国资委向深圳曼妮芬、浙江红蜻蜓及波司登分别受让40%、33.33%和26.67%的大商集团全部国有产权,而在大商投资对新公司增资25%后,这一比例变成30%、25%、20%。而这三家民营企业正是看好大商股份遍布长江以北近70家百货店的产业规模,以及大商股份管理层的能力。

  此前,大商集团曾经是大商股份的大股东。6月5日,大商集团与国有全资公司大连国商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商公司)签订《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其全资子公司大商国际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0%股权无偿划转给国商公司,此时大商集团的股份占大商股份8.8%。也就是说,这三家企业分别拥有大商股份并不多,深圳曼妮芬占2.64%、浙江红蜻蜓2.2%、波司登1.76%。

  可以说,这三家企业与机构投资者的看法一致,大商股份管理层的稳定驻留以及大商品牌整体性优势,才是他们最大的介入条件。实际上,大连国资委仍是大商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改制到此并未结束。

  在大商股份因为前期扩张迎来“消化不良”的问题时,大连国资委还将作为背后推手,再助大商股份一把。映入大连国资委眼帘的是大连友谊。

  作为同城零售企业,大连友谊拥有大连市最高端的百货零售企业,同样受控于大连国资委,并且拥有大商股份急缺的自有商业地产。大商股份与其整合,可谓是顺理成章。

  外企凶猛

  更大并购手笔来自外资企业。

  近日,沃尔玛欲洽购家乐福在中国和拉美地区的门店的消息甚嚣尘上,而来自中国台湾的大润发营业额超过家乐福的消息,又为这种传言增添了新的想象力。

  一方面,如果沃尔玛与家乐福之间的并购一旦成行,将打破现有中国零售业的格局,对于众多中小零售企业来说,很可能迎来被逼入“死胡同”的境遇;另一方面,如果大润发超市赶超家乐福,那么将迎来新一轮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的“拼杀”。其中,还包括韩国乐天集团这个来势汹汹的后来者。

  实际上,2008年外资零售巨头的发展的确好过国内竞争者。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排名,在2008年,零售百强企业中外企数量为17家,较2007年增加3家。

  据统计,外资企业门店数量虽占百强总体比重与2007年持平为3.3%,但销售规模所占比重却高达22 .5%,比去年增长2.4%,高于百强企业整体增速。

  截至今年9月,沃尔玛在中国新开店数量已经达到35家,与其往年相比,沃尔玛今年的扩店速度起码提升了40%以上。这让沃尔玛今年在华门店数量超越了家乐福,一跃成为在中国区门店数量最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而到2010年2月,沃尔玛又将实现对好又多的全面控股。

  现在,在中国沃尔玛已经正式把好又多管理团队纳入到其运营体系中。这实际上为沃尔玛全球策略在中国落地而做准备。

  被逼“抱团”取暖

  相较于沃尔玛,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开店却慢了下来。据华润万家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今年开店数已由原计划的300家降低为200家。

  物美作为中国零售企业的民营代表,从未停止过并购的步伐,尤其在物美商业拿到国际私募TPG及联想系的16.5亿港元后,这个趋势更为明显,但其并购策略与沃尔玛不同。“物美与沃尔玛相比,就像一个15岁的孩子和50岁的老人”,物美控股董事长吴坚忠坦言。物美如果想复制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超市,达到瞬间庞大的可能性比较小。换言之,只有稳扎稳打的策略,才适合还处于发育期的物美。

  在折翼江苏时代后,吴坚忠对《投资者报》说,关于并购一直在做,目前还没有可以公布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零售百强,都是以规模入围。号称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百联集团虽然拥有6418家分店的庞大网络,但销售能力低于国美和苏宁。

  即便是百联集团,也只是即将完成长三角区域内的整合。现在能够布局全国的国内零售连锁企业,也还只是电器销售商国美和苏宁。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飞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国内的零售企业发展的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蜜蜂采蜜”式,比如像国美和苏宁,哪里有“蜜”就去哪里开店;另一种是“蜘蛛织网”式,即在一个或两三个区域内“密密织网”,可以实现统一物流配送等,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众多的区域零售龙头企业正是采用这种方式,比如像步步高、武汉中百等。

  与国内零售企业还在区域内“拼杀”不同,沃尔玛、家乐福们在全球采、供、销链条做得可谓是“天衣无缝”,这种能力让中国零售企业望而兴叹;在沃尔玛明显加快并购速度的当下,中国零售企业开始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与之抗衡,这当中自然离不开合并重组。

  抢点 抢先 抢地盘

  与此同时,广百股份作为华南的区域龙头,开始布局成都、武汉。10月29日,广百股份签下武汉摩尔城项目,该项目作为广百股份在签下揭阳、惠州、成都、茂名、深圳等门店后的第六家,被广百股份董事长荀振英看作是广百进军全国的代表作。荀振英表示,百货业的发展过几年就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广百股份只有尽快发展,夯实基础,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

  王府井董事长郑万河也在11月6日表示,中国的零售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现在走到了转型期。王府井今年上半年在开了王府井百货大楼新馆和太原王府井店后,接下来昆明店和兰州店也已开业,加快了其布局西部的步伐。而从其三季报的数据中,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收入增幅要好于华北和中南地区。

  此外,北京市国资委计划将直接出资企业重组到40家左右。作为国资零售龙头的王府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添入国资整合的预期。而此前北京市国资就曾做过“拉郎配”,有意向让王府井出面接手西单商场。在北京市国资委全面启动重组的前期,这两家公司重组的预期也被放大。

  同样作为区域国资零售龙头的百联股份在长三角5年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又启动了泛长三角的3年策略,即从2010年开始,积极地在江苏、浙江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寻找投资项目,进一步确定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势。早在百联股份董事长马新生上任之初,就与安徽徽商集团旗下的商之都百货有过接触。另外,对商之都百货感兴趣的不只百联集团,还有乐天集团,此前已与商之都百货有过接触。

  提高单店盈利能力也成为先期并购重组的零售企业下一步的重头游戏。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对《投资者报》表示,包括百联股份在内,为什么门店数众多,销售总额却不比沃尔玛和家乐福高出多少,主要原因就在于只看重销售规模,未能把单店盈利能力考虑进去。

  然而,在中国零售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的前提下,零售企业想要迅速做大,还是得依靠并购重组,在这方面,国资零售企业有可能因为资金和政策利好等方面的推动下,获得进一步做大的优势;而民营企业近两年通过上市融资,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扩张的资金问题。

  就像家乐福会在韩国水土不服,沃尔玛黯然在日本退场一样, 赖阳说,“中国的零售企业也应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拉动内需有一定成果的现下,抓住发展机会,进一步做大、做强自身”。

  另据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但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10月份CPI同比下降0.5%,PPI降幅则有5.8%。

  尽管CPI和PPI还处于负数,但进入上升通道,已成定局。随着“CPI转正”的日益临近,商业零售类企业也再次迎来全面的“驿动”。

  同时,在进入第四季度后,零售企业也迎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多家分析机构也在同期提高零售版块的投资评级。而在经济复苏预期和拉动内需有一定的成果后,零售板块在多方利好,且整合、重组明显的情况下,其上涨行情预期,也将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