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能级:从商圈到“一圈三街多点”

徐家汇商圈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原有徐家汇仅仅是大家所熟悉的、面积约0.5平方公里的“一圈”,将继续延伸,打造一个多圈共存的多元、立体的徐家汇。集合国际甲级办公楼、五星级饭店、特色酒店、国际化时尚特色商业、文化等多样化功能,并通过道路沿线绿化、小型广场以及人文和建筑景观,将各公共空间连成整体。

  这里诞生了上海第一家高档百货东方商厦、第一条酒吧休闲街衡山路、第一个云集各类IT数码产品的“数字商圈”……徐家汇商城集团控股或参股的九大商厦,更以错位经营蜚声沪上,但谋变之思,近年日强。

  变革,来自于居安思危。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总经理徐春华开门见山。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让百货业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去年10月,上海中高档百货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1.8%,这是上海百货行业近10年来的首次销售额下降。徐汇区虽然仍列全市第二,但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徐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小幅滑坡,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双双负增长。

  来势汹汹的“外忧”中,更交织着“内患”。

  15年前,徐家汇商圈崛起之时,上海的商业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三街一场”———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和豫园商场,到如今,上海中心城正在构筑“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除徐家汇外,还有江湾—五角场、真如和花木三个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已经明确。此外,还有12个市级商业中心,其中既有南京西路、淮海中路这样的老牌街区,还有中山公园、浦东张杨路等新兴商圈,都打出了“赶超徐家汇”的口号。

  在徐家汇商城集团10楼的办公室,指着徐家汇商圈的地图,徐家汇商城集团董事长严志强为记者分析,相比新的商圈,徐家汇无论是区域规模还是商业设施的布局合理性上,都有所欠缺。“空间上的局限,是徐家汇商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余明阳教授说,“商圈还是传统商业区的格局,以商场为主,休闲区域不多,周边的商务楼比例也少于南京西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圈若要提升档次,吸引更多高收入群体,这也是个问题。”徐春华则深为交通的容量而烦恼:“停车太难了!而且徐家汇的地下停车场层高偏低,大客车开不进来,这对明年世博期间吸引外地游客不利。”

  变,首先要提升徐家汇商圈的容量和能级。一张新的蓝图正在打开:将扩大徐家汇中心广场的辐射范围,先开发广元路一带,项目总用地面积21.63公顷,以办公和酒店为主,辅以商业、文化休闲,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的功能。然后加快徐家汇传统商业区转型,以高档商务带动商业零售能级提升。加快形成“一圈三街多点”的环徐家汇商圈商业新格局,抱团式、互补式发展。

  在这张蓝图上,一个以“世界级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的“大徐家汇商圈”已隐约可见:6大商厦及地铁站相连接为核心的百货业和商务办公区域;衡山路休闲娱乐文化区域;天钥桥路特色餐饮和商务办公区域;交通大学为中心的教育培训区域;宜山路建筑、装潢与家居文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