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战没有输家 主城商圈将增至11个

一场商业暗战,又在重庆商圈打响。与5年前不同的是,此役的爆发点,由观音桥换成了南坪。

  “要让过江消费成为历史!”这一“宣战口号”近来频频从南岸区传出,而且底气相当足:不到一个月,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和上海百联等商业综合体应势密集开业,同时,南坪交通枢纽也竣工在即。

  但现实尴尬的是,在主城现有5大商圈中,在2006年还排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南坪,2009却已跌至倒数第二位。

  “别说吸引其他区县的消费者,就连我们南岸六成以上的居民也留不住,都被解放碑和观音桥(商圈)挖走了。”南岸区商委主任张进为此窝火已久。昨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否认,南坪的“野心”,就是想与解放碑、观音桥平起平坐,改变主城的商业格局。

  再提“截断”过江消费,南坪能否成为下一个观音桥?如果两头被“截”,解放碑又如何应对?未来主城商圈的格局将发生何种变化?诸多悬念,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商战·烽烟再起

  南坪“野心”大 要“截断”过江消费

  在主城区传统的5大商圈中,南坪商圈受交通瓶颈和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缺乏零售和高端百货卖场等,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位置。随之而来的是,区内半数以上的居民都选择到其他商圈购物,这让南坪“心痛不已”。

  若要翻身,南坪不能不考虑:消费客源哪里来?“我们将采取先‘拉’后‘截’的战略,‘截断’过江消费。”张进称,所谓的“拉”,就是要将流失到解放碑和江北的消费者,重新拉回南坪;“截”相当于“挖墙脚”,就是将来自巴南、黔江、万盛、綦江等地的消费者“堵”在南坪,不再过江到其他商圈消费。

  南坪靠什么做到这一点?

  刚开业不久的万达广场,让南岸区告别了没有城市综合体的历史。“它的运营,解决了在哪里消费的问题。”张进称,万达广场在国内开了20余个,按照其他城市的经验,每一个运营后均能形成一个城市消费中心,每年能产生上亿元的税收,“其支撑,就是靠大量的消费客流量。”

  但这并非全部。红星美凯龙和上海百联等商业载体也先后开业。至此,南坪商圈的商业设施面积和商务楼宇面积,均突破了100万平方米,规模仅次解放碑和观音桥。突破了商业设施和业态瓶颈,今年元旦,南坪商圈破天荒加入了解放碑和观音桥间的促销战。

  南坪敢于“叫板”的另一手,正是此前最大的短板之一——交通。据透露,投资12.88亿元改造的南坪交通枢纽工程,春节前就将完工。届时,进出南大门的车流能力将从目前的4万辆提升到20万辆。

  “车流带来了消费者,也就带来了白花花的银子。”张进笑着说。不过,南坪商圈还有更大的“野心”:随着渝湘、沿江高速等项目的建成,将把整个“两翼”地区的消费者留在南坪。

  商战·对手回应

  会分流客源 但不怕竞争

  现在的悬念是,南坪再“截”一江,解放碑商圈会否成为孤岛?

  “南坪商圈起来后,分流我们的客源是必然的,但解放碑不怕竞争。”渝中区商委负责人称,解放碑打的高端牌和差异化牌,其他商圈无法企及。据了解,目前重庆90%以上的国际一线品牌均集聚在解放碑商圈,数量超过30个。

  入驻美美百货的某顶级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线国际品牌也讲面子,哪个地方的商务环境好就往哪个地方去,“我们是在各个商圈调查了一圈后,才决定放在解放碑的。”

  她认为,解放碑有其他商圈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开放水平上,是全市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区,区域内入驻了除柬埔寨领事馆之外的所有驻渝领事馆,汇集了在渝9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是最强势的消费群。

  不过,渝中区并非没有压力。两个事件最能说明问题:一是渝中区领导主动带队到贵州、四川等地推介;二是政府组织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与其他商圈“火并”。张嵛健称,其效果显而易见,来重庆购物的外地人,到解放碑的最多,购买奢侈品也首选解放碑。

  对于南坪的“挑战”,江北区商委一副主任也表示,观音桥商圈不惧怕竞争,将实施“名街、名店、名品”工程,提高商圈影响力。杨家坪和三峡广场商圈则表示,将以提档升级为主调,调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