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将商业地产推到风口浪尖
“商业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市民的眼界,提高生活品质,商业配套不完整的城市,势必会影响经济。”在采访新巢地产的总经理蒋鹏的时候他很严谨专业的告诉我。但他同时又告诉我“商业太强会淡化精神文明。”这看似是个悖论,却是一个城市的物质和精神,住宅和商业,快消和人文,当下和持续等等的平衡点。也是商业地产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商业地产投资客还不成熟
商业地产在成都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最成熟的投资者应该是具有长期投资眼光的人,不把短期的利益放在首位。次之就是为抵御通胀,把投资当成计算投资回报的年限。最普遍的投资客是急于收回成本,无论是租赁还是自己经营都承受了很大压力。所以导致商业地产绝大部分开发商急功近利的做法,零散销售的模式导致后期的管理是个大问题。所以和拓(北京)商业管理公司策划总监刘东海这样说,北京一些室内商业散售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对下游利益的严重透支,即开发商通过商铺的超高定价将投资客和商家未来多年的收益给提前支取走了,把风险和压力留给投资客和商家,从而造成开发商、投资客、商户的利益关系对立;此外,散售导致无法统一运营管理。
商业地产如同城市的下水管道
现在成都的商业圈还是蹒跚学步的阶段,但是商业圈却潜在的拉动周围配套住宅业的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如果没有相关的商业配套,高品质的楼盘也会影响使用,所以借鉴当年温江的教训,“温江新城的建设,由于缺少商业配套,导致整座城市像座空城。”现在的开发商越来越注意 住宅的配套,这个是提高自身价值的一个砝码。而且商业地产本身就有很多潜在的功能,如: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交通更便捷,直接的受益者应该是城市的居住者,生活更加多元,物质更丰富。
商业太强会淡化精神文明
城市人想要获取物质消费的渠道太多,商业地产只是其中一个。如日本有很多CBD,如银座等等,让日本的商业区高度发达,东京也成了全世界潮流的浪尖。但是在6点一过,整座城市如同空城。所有的建筑都充满距离感,冷漠,没有温度。这就是商业地产没有考虑人文而导致的结果。一边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商业,一边是精神日益荒芜的人们。所以开发商在初期就应该多方面平衡。对城市的情感,对下一代生存的思考,对建筑的前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