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显露优势 拉美纺织服装出口引关注

11月上旬,在京举行的几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推荐会,掀起了一股拉美热潮。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所设立的投资拉美地区推介专场,还是由商务部与中信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国-拉美投资与贸易论坛”,在这些促进中国与拉美经贸往来的平台上,除了能感受到双方政府对推动两地深入合作的积极态度外,还有中国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市场布局的进程中,拉美地区被赋予的更多期待。

    新兴市场显露优势

    尽管金融危机无情地将欧美等国的经济指标推向衰退的泥沼,但这场风卷残云的金融风暴却推动了全球纺织业的一体化进程,尤其加快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格局的转变。长期依赖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的纺织企业开始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今年年初,不少企业就搭上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零关税快车,在享受出口商品减免的待遇的同时,还利用了东亚各国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当地投资建厂。

    同样,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强有力代表,经过数十年改革与转型的拉美国家也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投资目的地。近年来,中拉双边贸易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也预示着,中拉企业间进一步加强了解与合作的契机已经到来。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拉贸易总额已达到121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2倍。在双边贸易上,拉美对中国的出口主要为大豆、食用植物油、原油、皮革等;中国对拉美的出口则主要为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产品、生命科学技术产品、摩托车、相机、纺织服装等。虽然拉美地区所涵盖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但从产品结构看,像纺织品等初级消费品的进口对我国还存有依赖。一些企业反映,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这种需求也未受到强烈影响。

    北京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拉美市场已长达15年之久,据该公司业务代表王庆春介绍,近年来,公司在拉美市场的业务一直稳定发展,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欧美市场的订单明显减少,相比之下,拉美地区的市场受到的波动就要小得多。

    一家服装公司负责南美地区销售业务的陈经理说:“现在国内原料价格上涨比较厉害,为了保证利润,我们面临必须向客户提价的问题。和欧美市场较难提价的情况相比,我们对南美客户的提价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陈经理认为,尽管近两年拉美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低,采购商的跨国采购能力有限仍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拉美一些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尚未形成气候,技术壁垒、环保标准上不像欧美国家那样苛刻,这些新兴市场的优势,对于初期进入拉美市场的企业来说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