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聚焦:红谷滩沿江百米范围内不再建住宅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记者28日获悉,南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红谷滩新区的意见,南昌将举全市之力聚焦红谷滩新城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提高新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聚焦】
举全市之力发展红谷滩
近日,南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红谷滩新区的意见》(简称“意见”)。南昌市委常委会认为:“红谷滩新区不是卧城,也不是空城,必须实行产城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低碳产业等,使之真正成为一座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红谷滩新区对南昌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举全市之力聚焦红谷滩新区发展,共同打造红谷滩新区。”
为了保障红谷滩新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实质性转变,南昌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进一步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红谷滩新区领导小组及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新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南昌市委、市政府还要求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分解和落实支持新区加快发展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举全市之力聚焦红谷滩新区发展的浓厚氛围。
A.城市建设
今后不以开发房产为主
针对“只见楼盘耸立,不见配套跟进”问题,意见提出,今后红谷滩新区将注重完善功能与发展产业相结合,不以开发房产为主,做到居住和生活配套为产业发展服务,实现产城融合。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原来我们是大量的发展房地产,而我现在是把有限的土地集约好来完善功能配套,让人们觉得新区的功能非常的完善,让人觉得居住在这里是非常的舒适。”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把最佳土地资源用于大众化,让市民、省内外的游客来享受,而不是让有限的居民来享受。
主干道十字路口不再建住宅
记者了解到,今后红谷滩新区非行政中心范围内,除省里已规划外,不考虑独立的单个单位行政办公用地,统筹安排集中的行政办公项目用地,并严格按建筑规模和容积率指标质量供地,特别是沿赣江大道红线百米范围内不再安排单位行政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主干道十字路口也不再安排住宅用地。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规划中会特别注重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建筑品位。
B.交通出行
建三座立交桥 规划跨江隧道
“虽然红谷滩现在的交通状况不错,但将来的交通压力会逐渐增大。”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为解决配套路网建设,贯通新区对外交通动脉,红谷滩正积极推进九龙湖片区内丰和南大道延伸段、赣江南大道延伸段、学府南大道延伸段、站前北大道、站前南大道等17条道路建设;并加快轨道交通一号线、西客站、城市快速路和怡园路立交、会展路立交、黄家湖立交建设,适时规划建设跨江隧道,增强新区交通集散中心功能,形成立体式的对外交通网路。
记者了解到,丰和南大道、赣江南大道和站前北大道等整个南昌国体中心周边配套路网工程目前已完成96%,预计8月底可完工;而站前北大道、学府南大道目前也完成了50%,预计8月底可完成80%;三座立交桥中的两座也已在规划之中。
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南昌市政府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发商等参与红谷滩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内的主干路、支干路、雨污管网、大型广场的建设,由市区两级财政投资为主;新区内的支路、园区路、地下停车场、沥青摊铺等建设,可由新区与开发商、投资商协作投资兴建。
C.购物休闲
建五条特色街满足娱乐休闲
根据意见,今年红谷滩将启动品牌服装、餐饮娱乐、古董字画、婚宴礼品、茶铭、酒吧等五条特色商业街的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这五条特色街分别为红谷大道购物休闲一条街、赣江新天地餐饮美食一条街、凤凰洲小商品一条街、红角洲体育文化艺术精品一条街、红角洲汽车博览一条街。
打造红谷广场确立商业中心
此外,为了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集聚人气,红谷滩将全力打造“一带、两城、三中心、四基地、五商圈”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沿赣江商业景观经济带;“两城”,即红角洲文化博览城、九龙湖生态科技城;“三中心”,即市级商务商业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中部地区会展中心;“四基地”,即中心区综合总部基地,凤凰洲能源、环保总部基地,红角洲文化创意、软件科研总部基地,九龙湖交通运输、市场物流总部基地。“五商圈”,即八一桥头商圈、世纪广场商圈、红谷广场商圈、国际展览中心商圈、西客站广场商圈。
“都说红谷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中心,我们要确立新区的商业中心,地段初步确定在万达广场及其周边,希望将其打造成‘东有八一广场,西有红谷广场’。”有关负责人说。
D.教育医疗
支持品牌学校综合医院落户
家住红谷世纪花园的秦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刚搬来红谷滩时,可供选择的学校不多,小孩读书不方便;此外,医院也不多,要看医生还得去老城区。而现在,红谷滩新区已吸引了一批全国知名教育品牌落户,如上海海文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江西广电艺术幼儿园、南昌二中、南昌五中、南昌二十二中、育新学校、南师附小等。
记者同时了解到,针对红谷滩各楼盘的入住率越来越高,意见提出,新区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老城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并支持品牌学校、综合医院落户新区。
E.文化体育
建设文化场馆丰富精神生活
“住的人多了,也应该建文化场所了。”市民陈女士表示,红谷滩既然规划为南昌市的新中心,还应该要有书店等提升精神文明的配套设施,才能提升红谷滩生活配套的档次和质量。
记者了解到,红谷滩新区目前尚没有一家成规模的书店,更没有可供阅读的场地。“我们正在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村和社区文化室的‘全覆盖’。”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配合省里抓好一些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在新区的建设。
意见提出,红谷滩将发挥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省民俗展演中心、水城艺术村等载体优势,把更多的综合文化体育活动安排在新区举办,培育一系列有影响的文体活动品牌。
【对话】
新区主打时尚牌 与老城区差异化发展
针对南昌市将举全市之力聚焦红谷滩新区发展,记者专门采访了红谷滩新区工委书记朱志群。
记者:大家都说红谷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圈,就连一些常见的便利店和小超市都缺乏,如何提升红谷滩的商业氛围?
朱志群:红谷滩10年的建设,变化虽然很大,目前也有几家比较大的商场,但由于结构的限制,还没有像老城区那样形成一个大的商业圈。所以我们将集中打造“红谷商业广场”,对该拆的进行拆除,该调整的进行调整,希望将其打造成“东有八一广场,西有红谷广场”。
记者:积极引导老城区部分功能和人口向新区疏散,是否会给老城区的发展带来冲击?
朱志群:红谷滩现有居住人口有22万人左右,原有居民才2万人,将近20万左右的人口是移民人口。对于一个新城来说,起点颇高。实际上,老区和新区通过优势互补,实施差异性的发展,可以互相提升,而不会互相打击。红谷滩新区是要打造“生态胜地,时尚商都”,走的是高端引领、中端推动,以打造时尚为主、生态低碳支撑的购物环境。其优势主要有三:一个是环境效应,一个是人才效应,一个是集聚效应。这是老城区和新城区较大的区别所在,一旦新区把生态做好了,时尚品牌做出来了,除了能吸引一部分老城区的市民过来,更主要的是吸引外来人口,如到南昌、到江西旅游的游客,才能真正带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