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镜业光环背后的隐忧

 眼镜是人们用来提高视力和美化生活的时尚商品,眼镜虽小,其市场潜力却不小,每年国内的眼镜产业创造的产值将近百亿,而厦门正是中国眼镜业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年出口额10多亿元。不过在这些光环的背后,厦门眼镜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也越发突出。

    厦门诚益光学有限公司是厦门眼镜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从1990年成立至今,他们在厦门已经扎根了15个年头。

    诚益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当益 因为眼镜企业大部分都是选择了厦门,所以行业有个汇集的感觉,选择厦门到现在10几年来,我们觉得非常正确的。

    厦门诚益光学的前身是1978年在台湾成立的诚益光学公司,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众多眼镜生产企业集体移师厦门,把台湾眼镜行业尤其是太阳眼镜的产业链几乎完整的移植到了厦门,诚益光学也是其中一员。

    厦门市眼镜协会会长 林征懋 整个厦门的眼镜业非常的完整,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工厂的规模较大,产品齐全,配件齐全,形成一个中国太阳眼镜出口的一个重要基地,他的产量可以占我们中国的一半江山。

    诚益光学公司90年刚注册的时候规模并不大,只有不到200名员工,但是目前,这个公司的员工队伍已经壮大到将近2000名,年营业额2000多万美元。

    诚益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当益 刚开始的前两三年成长非常快速,到了差不多1997年以后,发现其他地方的低价竞争带给厦门非常大的隐忧,那时候我们被困扰到底下一步该怎么走,但那时候我们毅然决然的要舍弃这些低单价的竞争,完全走高单价的品牌路线,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坚持,我们反而成长的更快。

    不过,在欧洲品牌把中国变成全球制造基地的浪潮中,诚益光学的这种努力很难完全发挥。几乎和厦门大多数眼镜企业一样,诚益光学有限公司的产品中外销部分占85%,并且这些产品主要都是替国外品牌做OEM的,也就是所谓的贴牌生产。在厦门眼镜行业70多家企业中,尽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年度出口额达10几亿元,但其中将近90%的份额也都是替国外品牌生产。

    厦门市万成光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牧夫 企业是在做下单商的定单,品牌商会指定下单的商人,下单的商人可能会指定进出口商人,然后层层最终到中国大陆的工厂下定单,这时候接到的单价已经是非常的低了。

    宝岛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智民 OEM的环节是中国企业占优势,因为中国是费用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东西。但是很容易被取代掉,比如现在是中国,下一步是哪里可能是印度可能是越南被取代掉,所以OEM的定单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维持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最终还是手上自己能够长期规划的品牌。

    也就是说,长期做OEM的结果可能使这个产业在世界上随时丧失比较优势。事实上,国内眼镜业四大生产基地广东、丹阳、温州和厦门中,厦门是以太阳眼镜为主要品牌特征的,与温州丹阳等地数量较大档次较低的产业特征有所区别。但尽管如此,厦门眼镜产业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在品牌塑造方面仍然乏善可陈,这点从销售终端直接得到了反映。

    厦门华视眼镜有限公司店堂经理 黄钟 本土的比较少一点,主要做一些比较品牌的象CD,GUCCI,VERSACE国外产品都有,厦门的产品主要是属于中低下的产品。

    温州等地的眼镜产业专业分工很细,产业配套以网络形式发展,而厦门是以据点形式来发展的,许多厂家拥有独特的技术、独立的生产和销售体系,从原材料、配件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由自己完成。有业内人士作过统计:同样的产能在温州只需要200个工人,在厦门可能需要600个工人。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进忠 各有利弊啦,比如说全部做开发研究设计是你独特的一种竞争力,产品独有,当然投资更大。

    宝岛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智民 如果象温州的模式就是你现在拿到的配件谁也拿的到,所以说从市场角度来讲大量生产出来很多很相似的产品。

    厦门市万成光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牧夫 在某种程度而言,做OEM应该不是厦门的强项,厦门的强项我个人认为,最终是要用品牌取胜的,它有好的基础,浪费了这个基础是不理智的。

    长期的定单模式无疑大大削弱了厦门眼镜业走品牌道路的初衷,最终并没能摆脱在价值链低端徘徊的现实。虽然厦门眼镜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仍然被打上了替国际品牌商“打工”的烙印。在这样的背景下,10月12日应运而生的厦门眼镜协会,肩负起了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任。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吴进忠 我们希望协会的成立能够使会员企业形成产业链,用协会的力量能够使这个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厦门市万成光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牧夫 厦门企业由于他的庞大,由于资金的充裕,由于行销管道畅通,是有可能在中国眼镜行业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以品牌道路进入国际市场而不是以OEM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但实施品牌战略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诚益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当益 我认为目前在眼镜行业应该是跟知名品牌来做一些结合,因为全球的品牌大部分是服饰品牌会比较强,如果各自去创造一个象GUCCI、ARMANI这样的一个强的品牌目前以厦门的眼镜产业是没有这个实力的,所以透过合作,透过双方的这种垂直分工的合作,我想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在国际上自创品牌我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目前,诚益光学公司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创立了“派丽蒙”等自有品牌﹐一方面代理经营生产和销售世界驰名的美国和英国品牌产品。这种做法也许为业界提供了实施品牌战略的一种思路。

    诚益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当益 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耕耘的基础,企业慢慢开始壮大以后,开始去代理这种全世界的一流品牌然后有我们来做营销,这个方式我认为在未来可能是厦门产业算最好的方法,我们可以拿下一些品牌做一些授权再做全球的通路。

    眼下,厦门眼镜行业达成了重回品牌道路的共识。厦门万成光学工业创立的“夕阳红”老花镜品牌开始牢牢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并向国外延伸,来明、泰利、华懋等一批骨干眼镜生产企业也正在不断尝试和国外知名品牌进行深度合作开发。

    宝岛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智民 刚开始我们没有办法做自己的强势品牌的话可能是争取授权品牌,也就是说从OEM走向ODM的过程,就是我们授权过来,品牌的开发、培育包括商品开发是两头契合起来,一定会慢慢起来,当然需要过程,只要亚洲品牌起来以后会跟欧洲的抗衡。

    在光环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厦门眼镜业“为他人作嫁妆”的尴尬与无奈。这种无奈如果没有及时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产业优势将是岌岌可危的。无数商战的案例表明:产品链条中,能够使企业制胜的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市场调研开发新产品,二是通过品牌营销创造产品价值,而处在中间段的制造生产工序则利润空间最小。厦门眼镜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行品牌战略,使产业的创新力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