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苏沪“吴良材”之争白热化

 “吴良材”在眼镜行业可谓是响当当的名牌。近日苏州和上海两家都叫吴良材眼镜店的公司为了“吴良材”这个名称打起了官司。9月11日,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商标侵权案,在法庭上,上海吴良材和苏州吴良材就到底谁是“李鬼”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此外,属于苏州吴良材旗下的无锡、常州、南京、盐城、苏州其它5个城市的分店也在近日被上海吴良材陆续告上了当地法庭。目前,6家法院中已有4家审理完毕,但至今未有一案宣判。江苏省高院宣传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家法院已申请省高院统一协调定案,领导正在进一步研究。

  泰州:“吴良材”再惹眼球

  前日,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公司诉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泰州高港店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案。在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就苏州吴良材眼镜店使用“吴良材”是恶意还是善意,商标能否对抗字号等争论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据上海吴良材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介绍,此前,他们已在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盐城等五地相继起诉了苏州吴良材及其分公司、加盟店涉嫌侵权,其中3家中级法院已完成了上述案件的证据交换及庭审工作,盐城、南京尚未开庭。

  上海吴良材在庭审时诉称,自己是“吴良材”商标的注册人,2004年、2006年“吴良材”注册商标分别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认定为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

  上海吴良材的代理律师,上海丰隆律师事务所的刘功犹律师说,他们发现,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泰州高港店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了“吴良材”文字,在经营范围中的“眼镜验配”、“验光配镜”、“零眼镜”的服务与三联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范围相同及类似,而且在其眼镜盒、贵宾卡、网页上突出使用“吴良材”文字。这些行为使消费者误以为苏州吴良材提供的服务为三联注册商标核定的服务或与三联有关联,因此侵犯了三联的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上海吴良材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苏州吴良材及高港店立即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禁止被告在其企业名称、网站、加盟店所有相关服务上使用该注册商标;赔偿原告经济损失,被告在其网站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等。

  “这一点对于苏州吴良材来说是个最致命的打击”,一位业内人士称,苏州吴良材开业近10年来,已在苏州当地乃至江苏全省都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若被判改名,则意味着它辛苦耕耘10多年的市场将被迫放弃”。

  苏州:字号商标一致可看做“撞车”
  被告苏州吴良材及高港店面对上海吴良材摆出的证据毫不示弱,据理反驳。在庭审中,苏州吴良材则称,他们的商号名称“苏州吴良材眼镜有限公司”是于1999年注册并经当地工商管理局批准使用的,因而其字号“苏州吴良材”是合法取得的。且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商标“WLC”,因而并不侵犯上海吴良材的商标专用权。

  作为苏州吴良材急高港店的代理律师,苏州平和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智庆在法庭上提出了辩论意见:苏州吴良材是依法取得“吴良材”字号,原告无权要求被告停止使用,字号与商标的一致可看做是“撞车”,而非恶意“搭车”,当初,由苏州宝顺眼镜公司更名为苏州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是出于对历史名人的尊重;吴良材这个名称在江苏已经被广泛使用,南京、扬州等城市都有吴良材,老百姓都是通过前面加上的城市名称来区分的,已经失去了显著性,因此吴良材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上海吴良材无法独占。另外,眼镜行业的驰名商标是针对个案认定的,它无法适用于这个案子。

  原因:名称之争缘于抢占市场布局

  据悉,苏州吴良材自1999年在工商部门注册这个字号以来,在江苏境内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已有38家加盟店,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也已经开了16家分店。上海吴良材的母公司上海三联集团则从1992年起开始实施“品牌连锁加盟战略”,截至2006年底,已在国内100个城市开设了200余家加盟店。其中,在苏州,上海三联也授权近10家眼镜店加盟上海吴良材。

  上海三联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外地的眼镜企业要加盟上海三联每年需交纳数万元不等的“加盟费”,即使这样要求加盟的企业仍然络绎不绝。

  泰州眼镜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吴良材作为眼镜行业的名牌,已经成为了该行业实际上的龙头老大,市场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上海三联若能成功打压住苏州吴良材,则在华东市场上扫除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将给他们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今后全国市场的布局也是非常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