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600600)扩张预期推股价 业绩拐点在今年
顺利度过战略扩张期和整合期后,2007年开始,公司进入了一个整合与规模扩张并举的时期,未来三年公司规划产能扩张200万吨。
其中2007上半年新增54万吨产能,下半年日照、平度和徐州20万吨以上搬迁改造工程竣工,2008上半年深圳、济南和成都50万吨新建项目竣工。
扩张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取成本相对较低的新建和扩建改造模式,也不排除采取收购的方式,我们认为在扩张过程中存在超市场预期的概率,该预期将助推股价再上一个台阶;另外发酵周期减半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直接提升了可利用产能。
近年来全行业增长提速,2006年和2007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4.7%和16.2%,远高于往年6%左右的个位数水平,预计2008年将延续前2年快速增长势头,进入一个阶段消费高峰。2009年以后青岛啤酒等行业内龙头企业将迎来更大机会。
我们在本报告中继续重申,(1)品牌战略;(2)公司发展战略;(3)
组织结构;(4)经营管理等中长期影响因素是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基础,也是我们认为公司是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A股上市公司的关键依据。
本报告母公司所得税率按内资企业33%保守测算,则公司2007年EPS为0.5元。我们认为,由于该税率实际执行的概率较小,因此公司全年业绩超过本报告测算值的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1)品牌战略;(2)公司发展战略;(3)组织结构;(4)
经营管理等中长期影响因素决定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这也是我们认为青岛啤酒是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的关键依据,具体推导请参看8月8日《青岛啤酒(600600)深度研究报告:投资价值基础确定业绩拐点渐行渐近》第26-32页。我们在本报告中再次重申多年来的一贯观点:青岛啤酒是目前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的A股上市公司,是确定性战略投资品种。
关于未来3年业绩,我们从(1)重点市场;(2)成本;(3)营业费用;(4)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准备;(5)税率等短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推导请参看8月8日《青岛啤酒(600600)深度研究报告:投资价值基础确定业绩拐点渐行渐近》第6-25页。
本文根据9月底最新调研信息,对业绩预测进行动态更新。
一、扩张预期助推股价再上台阶目前公司已经走出五年的整合期--内部整合、市场整合、品牌整合,通过内部整合、市场整合、品牌整合等一系列的整合,市场运作能力、管理能力、员工素质都有很大提升,无论在市场开拓方面,还是生产运营管理方面都有足够能力支撑青岛啤酒的高速发展。
2007年则是公司实施整合与扩张并举的第一年,徐州1期20万吨项目的开工就预示着青岛啤酒新一轮的市场扩张已经开始。
未来规模扩张分析:
近年来随着收购溢价日趋升高,公司顺势转向更为经济的产能扩张模式:
新建模式。目前公司新建万吨产能,仅需要1500万元左右资金,设备投资额呈现降低趋势;扩建改造模式。此种模式投资额更低于新建模式,设备投资额亦呈现降低趋势。
未来三年公司规划产能扩张200万吨,总产能达到750万吨左右的水平,具体模式除了上述以外,也不排除采取收购的方式,我们认为在扩张过程中存在超市场预期的概率,该预期将助推股价再上一个台阶;另外,发酵周期缩短到30天以内,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直接提升了可利用产能。
2007上半年新增54万吨产能,下半年日照、平度和徐州20万吨以上搬迁改造工程竣工,2008上半年深圳、济南和成都50万吨新建项目竣工,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前五年的整合,不仅甩开了历史包袱,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完成了由生产导向型组织向市场导向型组织的战略性转型,未来战略发展阶段升级到整合与规模扩张并举,真实盈利能力开始持续性显现,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行业面因素也支持公司未来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全行业增长提速,2006年和2007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4.7%和16.2%,远高于往年6%左右的个位数水平,预计2008年将延续前2年快速增长势头,进入一个阶段消费高峰。2009年以后青岛啤酒等行业内龙头企业将迎来更大机会。
二、成本上升不会拉低盈利能力我们认为,成本上升肯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压力。不过对比公司近年来毛利率和利润率走势就可以发现,成本上升与毛利率和利润率走势不是负相关,如图2所示,公司通过努力可以消化成本上升因素。
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趋势,公司对策是:(1)致力于品牌整合、扩大主品牌销量、增加收入;(2)致力于产品结构的优化;(3)分区域、分品种、策略性地调整产品价格。前三点均促成了吨酒价格的稳步提高,如图3所示;(4)控制支出和投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消耗、降低成本;(5)提高协同效应、整合资源,提高资产周转率。我们认为,这些对策的实施有利于毛利率和业绩的稳步提高,成本上升不会必然拉低公司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