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涌现关店潮 实体门店大限将至?

 一个电子商务崛起了,会有多少的实体门店倒下去?当下谁也无法作出预测,而不得不重视的是,实体门店的关店潮的已经在不断上演。

    关店潮迎面而来

    自2012年开始,从服装业到便利店再到家电业,各个行业陆陆续续传出“关闭门店”“线下战略收缩”等消息,近期运动品牌大幅关闭门店的新闻又引起关注。

    国内各大运动品牌在2012年不仅库存高企,而且销售不见起色,当初大肆扩张对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远去。迫于低迷的业绩和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只能选择通过关闭的盈利较差的门店来的保护整个品牌的运营。

国产运动品牌中的大牌李宁,在去年上半年的关店数量达到1200家,门店数量减少至7303家,而整个年度的门店关闭数量无疑将进一步上升,李宁即将发布的年报中便会将这一数据公布。特步2012年关闭80至100家店铺,今年拟再关闭100至200家,主要集中在湖南及安徽门市较多的地区,特步表示今年会通过大幅的折扣来清理库存,并且会将亏损店铺关闭。此外,加上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等体育运动品牌总体的关店数至少超过3000家。至此,国内六大运动品牌的关店潮已经成为该行业难以阻止的颓势。
 运动品牌的困境并不局限于我国国产品牌,跨国运动大牌品牌也无法摆脱这一魔咒,深陷其中。在阿迪达斯和耐克出于成本考量先后关闭在华工厂之后,德国品牌彪马,去年四季度亏损额高达5680万美元。从2012年下半年,彪马开始实行的削减开支和整改方案并持续到2013年,这其中包括关闭90多家不盈利店铺。由此可见,运动产品市场的增长减速北京以及提高整体利润率的压力,2013年关店潮流将持续蔓延。

    这些80后当年推崇之至,甚至疯狂追求的运动品牌,当年的火热的销售景象还依然历历在目,当下他们这种断臂自救的惨烈方式与当初的繁荣形成了强烈反差。

    此外,跨国零售巨头的关店潮也迎面扑来。沃尔玛近日表示将关闭位于郑州二七商圈的一家门店,而此次关店在华并非第一次,2012年沃尔玛共关闭5家在华门店,家乐福关闭6家门店,乐购也在中国连关4家店。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上述外资零售巨头出现关店现象,相关数据显示,主要在华外资连锁企业在2012年关店有26家,就连7-11、全家以及其他一些本土连锁便利企业也频频爆出关停门店的新闻。

    家电连锁也在此列,日本媒体称百思买计划关闭其在加拿大的75家门店中的15家,而去年百思买已经关掉了其在美国的50家店,随后便将目标瞄准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店面,预计接下来欧洲和中国的一些店面也将关门大吉。而国美和苏宁的战略显然也是相似的,国美在今年1年初刚发公告关闭了在香港的6家门店。

实体店的未来在何方

    关店潮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而且涉及行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就连奢侈品行业也宣布在减少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关注。此次实体连锁门店集体性关店的行为,是受到经济大环境下行的阴影笼罩,还是实体连锁门店盈利能力普遍下滑的预兆,值得深究。因为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但是实体门店依然是中流砥柱,实体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关系着众多企业的生家性命。

    对于运动品牌来说,在2012年集团爆发的关店之举和之前对于行业过高的期望有关。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大肆的扩张成为体育用品品牌的统一脚步,在社区随处可见的专卖店让体育品牌一时间普及到大街小巷。然而,市场反应并不如人意,由于门店数量过多,单店盈利能力无法提升,另一方运营终端门店的各项费用却与日俱增,过于饱和的行业竞争让高利润和高增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扩张的步伐无以为继,只能通过修剪枝叶来保持企业主干的存活。

    同时,关闭店面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不无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崛起,消费者购买方式更多,网络代购的价格也更为便宜,此次遭遇大量关闭门店的行业,无一不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领域。当下商场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大型试衣间,消费者在试穿之后回到网上进行代购,新品都能享受实体店中不可能有的折扣。家电业也是如此,电商不时推出的价格大战让消费者受益良多,不仅价格比实体店优惠很多,而且坐在家就能实现购买、送货和安装,秒杀、抢购的激情让消费者乐此不疲。网上超市的一键点击送货到家的方式也让消费者逐渐放弃了大包小包拎回家的购物方式。如此众多的消费需求转向线上,实体门店业绩受到冲击也成为必然。

    消费群体的转变也成为的实体门店的遭遇瓶颈的因素之一,以运动品牌为例,当下80后主流消费者已经脱离了追求运动品牌的年纪,逐渐向高端产品和奢侈品方向发展,尤其是“屌丝”一词出现之后,国产运动品牌成为了与这一词汇有莫大关联的周边产品,多年不变的款式被潮流人士所诟病。另外,体育品牌在过去十年能够高速增长与80后的人口高峰也存在一定关系,但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新生人口大幅下滑,消费人群必然同比下滑。但是在未来数年,新生人口数量会逐渐增加,因而以李宁、安踏和特步等品牌逐渐向童装领域转型是个不错的方向。

    自然,除去成本上涨、扩张过度以及电商冲击等外部因素之外,门店所代表的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也反映出其需要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然性,如何利用自身渠道网络优势,有效结合当下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转变,进而转化为成本优势和品牌价值,是以实体门店为主的企业扭转乾坤的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