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的大跃进 阻挡不住的开发热潮

一面是难以阻挡的开发热潮、畸高不下的销售价格,另一面是企业承租能力下滑、租金水平触顶。在住宅调控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一拥而上的商业地产开发热潮,或许正在遭遇各种潜在的挑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区域同质化扎堆严重,已出现过剩苗头,不过,部分商业形态不仅没有泡沫,甚至还有一定稀缺。

挡不住的开发热潮

由于楼市调控政策持续“加码”,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的住宅开发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收缩住宅、进军商业的案例比比皆是。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华润、龙湖等房地产企业,均已部署未来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综合体的投资计划,远洋地产[1.30%]计划2015年前复制10个未来广场。另外,进入2013年,娃哈哈集团、东方园林[-0.47% 资金 研报]、维维股份[0.00% 资金 研报]和金威啤酒[0.89%]等外行企业也纷纷投身商业地产,娃哈哈计划3-5年内开出100家商场,主要业态为综合体。另据媒体报道,平安信托在商业地产领域已率先全国性布局,涵盖写字楼、商场、酒店公寓等各种商业物业类型,总投资规模已超过140亿元。


区域上来看,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尤其迎来大跃进式发展。据报道,成都市已开工建设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已超过100个,未来4年还将入市1000万平方米左右;贵州省未来5年将基本建成100个城市综合体;另有数据显示,预计今后购物中心将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增长,2015年总量或达4000家。

“这一轮商业地产热起始于2011年,时点恰恰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相一致”,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调控,迫使开发商不得不转型,而且不约而同地转向不限购的商业地产。

在开发数量井喷之后,价格水涨船高。据记者了解,某知名品牌房企在唐山项目的住宅价格为7000元/平方米,乏人问津,但商铺售价却高达6万元/平方米,而且“还没开盘就被预订一空”。这样的热销案例并不在少数,江苏省某县级市一个普通的当地地产开发项目,住宅部分售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底商价格已达4万元/平方米,同样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