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商追求供需平衡使汽车价格上涨
虽然销售进度缓慢,而消费者们又担心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汽车制造商们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汽车价格回归到理性,以应对通货膨胀及更新设备带来的成本压力。
底特律、东京及法兰克福的竞争者们想要做的都是说服消费者厂商的指导价就是车价,或者至少接近于最近的正常价格。
奇怪的是,居然有一些汽车公司似乎取得了一点成就,至少是短期的。连续几年的价格暴跌之后,自从去年12月以后新车的价格渐渐保持水平,这是福特 汽车公司的经济学家Ellen Hughes-Cromwick透露出的信息。
美国的九大汽车制造商中的八家努力使他们第三季度的平均成交价格高于去年,根据对美国成千上万家经销商的调查结果显示,通用 汽车的平均零售成交价增加了5.5%,而9家汽车公司的平均成交价增长了2.6%。
通用、福特汽车公司上周报告的北美汽车业务都亏损 ,但如果这两家没有提高汽车价格,亏损将更严重。福特提价使得第三季度的北美业务亏损额减少到10亿,大约每辆车306美元,而福特全球亏损13亿美元。
福特的CEO Alan Mulally说:“这样的计划非常鼓舞人心,我们所有人都在逐渐向着供需平衡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10年来说,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们确实在供需平衡方面做得不够好,原因是多样的,汽车厂商将车辆分销给经销商就算作这辆车已经被“卖掉”了,这么说,这辆车从生产出来就被卖掉了,但其实在它到达真正的消费者手里时,已经在库房里待了数周。
以前的美国工人协会曾要求底特律三大汽车厂商支付工人工资,不管他们是否在生产汽车。因为追求市场份额,大量的车被生产出来,但最后却被打折出售,刚生产的新车就像处理不掉的过季商品一样,这大大贬损了底特律汽车品牌的光泽,因此不少消费者会纷纷转向诸如本田、雷克萨斯或宝马 这样的品牌。
相反,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巨头由于生产控制严格,在遭遇类似的事情时比较好应付。比如丰田汽车公司,前几个月只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就可以处理出现类似情况的Tundra皮卡,丰田在美国的新车库存期只有46天,而通用是79天,福特是80天,克莱斯勒 是84天。在欧洲汽车厂商中,宝马是控制最严格的,只要24天,奔驰是42天,奥迪是61天。
底特律的巨头们都在处理供应和需求的关系,这个过程自然不会那么顺畅,这就是为什么汽车巨头们在谈论折扣时都喜欢用上瘾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必须要抛弃诱惑”。就像烟或酒一样,你能对上瘾的人说其实喝酱油痛苦会减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