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保健酒市场发展趋势
保健酒过去由于药味过重消费饮用的口感很差,限制了消费人群的广普化。随着劲酒口感的消费适应性,越来越多的保健酒企业认识到,保健酒首先要作为“酒”来推广,才会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尤其是餐饮饮用,有哪一个消费者愿意在餐桌上喝药呢?
所以,白酒消费中对酒质的要求,在保健酒中同样不可或缺。比如入口顺、柔,有回味,至少喝起来没有障碍,酒度低、杂味少,不口干,第二天不上头。这是社交场合下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也是对餐饮型保健酒最起码的要求。实际上,劲酒消费中小瓶装很大程度已经作为白酒小瓶装的替代品。因此,未来保健酒企业将产品的研发重点关注到酒液的口感、色泽和酒体的选择,一切围绕餐饮如何带来消费感受展开。
最终的格局是以白酒为主、其他酒体为辅作为基酒,口感永远处于不断优化之中。
* 品牌进一步升级。
保健酒目前普遍认为是“小酒种”,但是随着保健酒的“泛保健化”,随着保健酒被越来越多的接受和信任,最终一定会成为商务用酒和聚饮的一种选择,成为“大众酒”,进入A、B类餐饮网点。而要成为“大众酒”,品牌必须升级。
品牌升级不是简单依靠广告的轰炸,而是必须赋予品牌内涵,要提供给消费者你价格高的理由。我认为,首先要回归本源——产品。从产品层面来说,必须在以下方面做足文章:一是酒基。知名酒水行业品牌的高端酒;二是配方。配方是经典名方经过现代科技的改良而成,体现“东情西韵、古意时风”。既有历史感、神秘感,又有现代感、时尚感;三是选材。药材的原产地和药材的稀有、珍贵;四是工艺。有专利技术的独特工艺。最终表现出来的要求比前面所说更高。口感更好、功效更强,品质更高!
但是中高端商务酒毕竟还是以名酒厂为主,未来的趋势仍然是以中低端为主、中高端为辅的方式。但保健酒一定不再是都挤在中低价位竞争,而是百花齐放。
* 监管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保健酒行业鱼龙混杂,极大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保健酒企业约4000多家,除了市场上劲酒、椰岛鹿龟酒、致中和五加皮等知名品牌外,或是非企业的主营产品、或是规模有限的“作坊式”生产,保健酒的产业化面临诸多困难。
2006年7月,中国保健酒正式纳入了卫生部的GMP认证,保健酒行业的“小企业”必将被淘汰,整个行业也必将随着国家的监管加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对具有实力的保健酒企业来说,规范的市场环境也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 企业进一步集中。
目前保健酒企业看似很多,但大多是在苦苦支撑。关键是初期市场开发时投入产出不合理,一般企业活不下去。
保健酒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强势品牌下的体验营销。首先是行业内尚未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很多企业尚处于摸索之中。探索路上可能很多企业已成为“先烈”;就是知道这个规律,但也不可能耐住短期很难实现盈利的寂寞,保健酒行业目前还处在边缘产业阶段,行业规模本身就不大。而保健酒的成功对成本要求很高,比如,高空媒体的强势投入为品牌做背景支持,同时也需队伍进行地面推广、精耕细作、深度营销。两者缺一不可。其实就是整合营销传播。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消费者如此理性的今天,单纯想依靠高端媒体投入广泛招商拉开市场或者完全依靠地面推广人海战术队伍的执行力慢慢熬的方法已经断无成功的可能。而要成功运作,产品空间和初期规模限制、费用率的极度不合理等都需要领导人的耐心和企业的实力做支撑。
由此判断,市场竞争的结果一定是那些想扎根于本行业发展、充分理解保健酒营销规律、能够忍受短期不能盈利压力的实力品牌企业。随着市场成本的不断攀升,投机在保健酒行业里没有存在的可能,行业门槛会越来越高。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企业关门歇业,行业必然面临新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