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商业地产迎来第三次浪潮 本地项目步入国际轨道

    金座大厦本月拍卖,至此大连四大著名“停滞”项目将全部解冻,专家称商业地产迎来第三次浪潮

    如果说2000~2003年间由于民营资本介入而引发大连商业地产的第一轮投资热潮,此后四年时间由于盲目开发导致了第二轮投资的遇冷,那么2008年商业地产的发展则出现了新态势。截至去年年底,大连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包括人民路上的奔德中心、时代广场,中山路上的裕景商城等大连曾经的17个烂尾工程几乎全部进入复苏阶段,曾为大连最大的烂尾工程之一的金座大厦也将于本月中旬公开拍卖。对此资深商业地产专家、中润鸿基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合生创豪房地产顾问公司轮值董事郭东认为,大连的商业地产将掀起第三次投资浪潮。

    1996~2006年 四大停滞项目“集体冬眠”

    当初雄心勃勃准备在大连商业地产项目上掘金的投资商和开发商们也许没有料到,最后的结果竟会如此悲壮:规划建设的38层和48层的奔德大厦、37层和47层的时代广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52层、地下三层的金座大厦以及预计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裕景商城,竟然先后在1996~2006年集体进入漫长的“冬眠期”。

    原因何在?郭东总结为:首先,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大连商业地产来说也是一次灭顶之灾,因为当时引进的多为香港和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投资商,他们遭到重创后几乎在同一时期纷纷撤出大连,由此导致了这些项目纷纷处于停滞状态;其次,2000年以前,大连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处于低潮期,国内的开发商们也面临着银根吃紧的困境,同时,大连当时的城市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远远跟不上当时的商业地产发展步伐,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金座大厦每平方米1300美元的销售价格来看,大连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能支撑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开发,想实现资金的短期回笼以缓解开发资金紧张的计划最终落空。

    2006~2007年 先后复苏结束“十年浩劫”

    先是四大工程停滞,后是国泰、VIVO百货以及天伦、天植、天和等“天字号”商业项目的相继休克,十年这样过去了。终于到了2006年,时代广场、奔德大厦开始了新一轮建设;2007年4月,大连中心·裕景启动;2008年3月,金座大厦即将开拍——这些,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商业地产的全面复苏。

    郭东认为,是大连城市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大连房地产市场在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成为激活这些“休克”项目的魔杖。据了解,从2005年11月以后,大连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可谓迅猛,市内四区的房价均价从当初的四五千元到如今接近万元,而据某些高档项目负责人透露,今年大连个别项目价格冲上每平方米20000~30000元也并非难事。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为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大连城市的整体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世界名企进驻,国际知名度日升,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2007年大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强市,如此良好的城市环境已经让众多嗅觉敏锐的境内外投资机构感受了大连商业地产的诱人前景。

    2008~2009年,本地项目步入“国际轨道”

    2008年,随着西安路、天津街部分商业项目有计划的整体出售,国内外大型投资机构卷土重来的态势更加清晰。郭东认为,包括香港九龙仓集团、香港新世界集团、菲律宾陈永栽集团以及香港华润等对商业地产运营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商业地产运营机构联手承托下的大连商业地产,无疑会大大缩短与国外商业地产运营的水平距离,让本土项目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模式”接轨。而大多数本土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企业,由于资金相对短缺、缺乏运营经验,大大缩减了竞争空间,从而会失去分“蛋糕”的机会。正因如此,大连商业地产可以在外来资本与运营模式的双重利好下,得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