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应对中国通胀 提早把握政策的导向

  对于家乐福来说去年非比寻常,重庆店的踩踏事故、自揭腐败事件等让其成为舆论的焦点并且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008年初,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国伟(EricLEGROS)在北京的新年酒会上公布,家乐福中国区2007年销售业绩比上年增长24%,而行业的平均水平为16%左右,对于利润率则避而不言。

  当《英才》记者问及利润率的增幅时,罗国伟大笑着说了句法语,旁边的助手也笑了笑没有翻译。可以看得出来,利润率的表现不如销售业绩那么亮丽。

  按照家乐福公司不达前三名即撤出的原则,2005年,家乐福撤出了日本和墨西哥市场,2006年退出了韩国市场。

  与此同时,伴随着罗国伟的上任,家乐福中国被提升为直属全球集团管理,除了一些欧洲子公司外,家乐福中国是直属全球集团管理的唯一海外子公司。中国区对于家乐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目前的家乐福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在外部环境上,沃尔玛以及一些本土零售企业对家乐福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各家企业的经营方式越来越趋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上涨也对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内部管理上,面临本地化所带来物流、采购、腐败等问题。所有这些挑战都逼迫着家乐福做出改变。

  家乐福的钱是省出来的

  “农民直供”是家乐福的新招数。

  家乐福在1993年就开始正式运作进入中国。当时的零售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很低,但是家乐福在进入时就已预料到,中国的零售业最终要对外开放,于是当年进入时的发展计划就已经做到了2005年。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成本来自购地和租金。

  2007年家乐福在中国开店速度放缓,全年新增门店数与2006年持平,均为21家。罗国伟说,家乐福重视量的增长,但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质的提升。

  实际上,最近几年飙升的地价是制约家乐福扩张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截至1月15日,家乐福在中国37个城市开了112家店。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前几年的店面多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繁华地段,比如北京的第一家店就选择了国际展览中心西侧这样的黄金地段。

  而最近两年所开的新店则主要位于大城市的郊区比如北京的通州、望京,或者二三线城市,比如长春。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卢静分析:“尽管大城市消费能力优于二三线城市,但大城市布点基本完成,新增门店审批难,租金也看涨。而在二三线城市,由于竞争不那么激烈,这些店的业绩并不比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差。”

  家乐福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的方法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在物流和采购方面,考虑到中国内地物流运输方面的局限性,采用非集中采购的方式,据说可以节省费用和成本。

  另外,据罗国伟介绍,家乐福正研究在中国实行“农民直供”,也就是家乐福直接向农户采购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减少中间采购环节,将在今年6月对外公布具体方案。罗国伟说,此举既可以降低家乐福的进货成本,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清华大学中国零售研究中心主任李飞教授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所有的外资零售企业都在本地化和标准化之间寻找平衡点,而本地化背后的标准化是他们的优势。

  家乐福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宁愿降低短期利润也不能损害价格形象。

  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企,家乐福这样的大型零售企业是直接的受影响者,因为通货膨胀势必减弱消费者的购买力,罗国伟将之说成家乐福现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然而,为了保证市场份额和价格形象,家乐福此时选择了充当“涨价缓冲者”。一方面利用强大的渠道力量尽量减少生产企业的提价,另一方面压低自己的利润率,家乐福严格规定不能随意涨价。

  “家乐福在此轮通货膨胀中起到了一定的平抑物价的作用,”罗国伟非常自豪地对《英才》记者说。

  罗国伟说他最喜欢的运动是十项全能,因为这个运动正好和家乐福的竞争力相似,家乐福也力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在十项全能中,家乐福做得最好的是什么?”在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罗国伟考虑了一会儿说“价格”。

  旁边的同事用询问的语气和罗国伟说了几句法语,不过罗国伟还是坚持说是价格。罗国伟说,维护家乐福的价格形象是他在2008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他认为,价格形象是家乐福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轻易放弃,因此宁愿降低企业短期利润也不能损害低价形象。

  清华大学中国零售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外资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大大高于内资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而在超市方面,对消费者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价格。

  李飞称,价格低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需要是一个长期行为,需要有背后的低成本作保证,让竞争对手不容易模仿,而短期的打折促销行为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

  提早把握政策的导向

  家乐福多数时候是走在政策前面。

  在很多人看来,家乐福推行节能项目除了降低成本,也有政府公关的色彩。罗国伟对此并不讳言,他说,中国的国家政策倡导节能环保,家乐福这么做正好顺应了政策导向。

  李飞认为,成功的企业都是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的,对于零售企业这种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家乐福在中国总是能够很早着手顺应政策导向,甚至多数时候是走在政策前面的。国务院办公厅1月8日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之前,家乐福早在2004年便着手在中国市场推介可循环使用购物袋,并有两款长年在卖场出售。如果顾客购物超过一定数量,就赠送一个环保袋。同时,家乐福还正在北京测试一些既方便顾客,又环保、经济实惠的其它替代品。

  由此可见,家乐福实际上早有准备。“我们早就感觉政策可能会有变化,我们要确保到6月1日法规正式施行时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罗国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