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物业成为趋势 河南商铺渐现“惜售”现象
3月29日,“200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开发商自己持有物业进行经营,成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研究组通过对百强企业收入结构的研究发现,百强企业持有物业经营收入均值大幅上升,由2003年的0.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76亿元,占房地产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到了7.94%,并继续保持着稳步提升的趋势。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万达集团、北辰实业等企业,持有物业经营收入占比均接近20%,是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记者注意到,我省的开发企业也开始改变过去那种“建好卖光”的模式,开始注重自己持有一定的物业。比如位于中州大道的某酒店式公寓的楼盘,在广告中明确宣称开发公司持有一定物业,以显示与业主“共命运”。去年年初东风路上开盘的一家商业项目的副总经理曾向记者感叹,把商铺卖出去是种失误,应该留一部分自己经营。
据介绍,房地产企业收入来源的变化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2007年,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我国先后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同时多次发行定向票据,价值信贷计划窗口指导在第四季度全面实行,充分显示出中央政府对流动性过剩担忧和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决心。货币从紧政策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近年来资产负债率普遍接近70%,负债风险较高。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渠道不畅时,交易量下降又限制了企业通过销售回款补充现金流,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面临较大风险。其次,控制贷款规模限制或延缓了部分购房者的有效需求,是近期成交量下降的直接因素,给企业加快销售进度、补充流动资金带来不利影响。开发销售业务利润丰厚,对企业实力提升贡献大,但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风险高。而近年来的宏观调控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抑制投资和非理性购房需求,对房地产销售市场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