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的生命线

不光是水和面包,现在,这家之前陷入争议漩涡的法国公司还提供口罩、手套、帐篷,它的物流系统成为一条可以依赖的生命线。   正在四川社科院就读研究生学位的刘建5月14日一整天都没能买到一瓶矿泉水。起因是一条“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最初它在互联网上流传,接着是手机短信,然后恐慌像风一样奔向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导致每个人神经紧绷,并在14日几个小时里爆发。   于是,疯狂的抢购发生了。   14日上午10时至11时30分,成都一环路南三段,行人神色匆匆,纷纷涌进了这里的好又多超市,分身乏术的店长王小禹说,一上午,门店进来了大约有4000多市民,包括近700箱矿泉水在内的3000箱左右饮用品被抢购一空。而刘建所在的四川社科院的研究生公寓附近的超市和便利店也从11点开始抢购,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矿泉水不断地送来,不断地被抢购光。”刘建说。   水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成为成都市最为稀缺的商品。作为成都市拥有5家门店,向城区40%的人口主要提供水和食品的最大零售商,家乐福也难以幸免。      13时25分,《第一财经周刊》记者在家乐福八宝街店看到,三层卖场内挤满了前来抢购水、大米、面包等生活用品的市民,矿泉水、面包等货架早已空空如也。隔几分钟送来的矿泉水,眨眼的工夫就被瓜分殆尽。      “谣言传播得很快,平时可能只买一两瓶水的顾客,现在很多人几件(箱)甚至十几件(箱)地往购物车里搬。”即便是事后回想起来,家乐福中西区公共事务经理周黎心里还是有点慌,当时,成都家乐福5家门店都出现了短暂缺货。      抢购的结果是,稀缺的矿泉水在黑市上价格飙升,“一件(箱)24瓶的矿泉水一度在黑市卖到60元。”格林豪泰成都酒店的采购人员说,由于酒店无法承受价格上涨,从2月28日开业到5月13日,他们以前每天都会给每个房间提供两瓶免费乐百氏矿泉水的服务已经取消,原因是无法承受这部分的开支。   余震频繁、信息不对称的特殊灾害环境,已经成为谣言生长的温床,仅靠政府快速的信息公开已然无法完全消解谣言对于市民的影响。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证明政府公布信息真实性的一系列实际措施,快速公开信息可能出现反效果,谣言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消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抢购不可怕,只要我知道还有矿泉水在源源不断的运进成都,只要我知道超市里还有水在卖。谣言就不攻自破”。刘建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态。这意味着,成都市必须有一个强大而稳定的物流和供应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保障成都市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而且可以保证灾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顺利的将救灾物资运送到身处地震灾害中心的百姓和解放军手中。   成都市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吕中立5月16日在成都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5月13日凌晨5时,成都市商务局就找到家乐福等成都市比较大的零售企业负责人沟通,并向他们介绍了自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已经启动的应急预案,预案的第一条就是成都市商务系统的工作人员到各大商场、连锁机构做工作,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其次,成都市商务局已经协调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并要求各商家尽快补货;第三,成都市商务局负责监测市场异常反应。   在全国拥有强大物流系统和丰富供应商资源的家乐福优势不可替代。而家乐福也即刻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自己的系统嵌入到政府的救灾体系中,希望把家乐福的物流系统和庞大的供应商资源变成一条可以依赖的生命线。   5月13日早8时,家乐福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成立救灾危机处理小组,小组由中国区副总裁吕中立负责,成员包括中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的区域经理,采购主管等,每天会商1到2个小时。   13日当天,家乐福调集自己的8辆运输车让自己的第一批物资——价值22万的生活必需品运往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都江堰市。吕中立亲自押送,他说:“非典我们在这儿,雪灾我们也在这儿,今天我们还会在这儿,因为我们一直说家乐福(中国)是一个中国公司。”   “如果我们的供应出现问题的话,毫无疑问它会给成都的居民带来恐慌。”吕中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除了保证成都所有门店生活用品供应充足、正常营业外,政府救援物资的供应也是重中之重,压倒一切。受灾地区有些急需的物资,会与红十字会进行沟通,由家乐福去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保证物资供应。   家乐福已把能提供的所有商品清单提供给四川省红十字会和相关机构,这些机构会在清单中根据灾区的需求打勾。   吕中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家乐福不是对所有的商品在采购上都有优势,但是正在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因为家乐福的供应商基本上只跟日常生活有关,而灾区急缺的消炎药品、口服消炎药和帐篷等物资有时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供应商。   “比如我们供应商以前提供的都是家居用的手套,但是现在救灾战士使用的手套是专业的手套,因此我们就要寻找非供应商商品。而16日,家乐福从四川自贡采购的14000双专业手套刚刚运到成都,这样的救灾物品家乐福就是通过已有的供应商资源,再找到专业手套的生产厂家。”吕说。现在成都家乐福救灾中使用的普通口罩和部分专业口罩,也是从家乐福的供应商渠道中找到的。   为了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老百姓的手中,家乐福在中国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物流模式。这个模式从家乐福向都江堰送第一批货开始就已运转。   “按照我们的物流模式,是我们下了订单,供应商把货物运到各个门店,然后再由门店进入政府指定捐助地点。现在已经启动了另一个系统,并且以这个系统为主来运转,即我们让供应商直接把货运到政府指定捐助地点比如红十字会,然后供应商再到家乐福签单这样一个程序。”   家乐福成都CCU(城市采购中心)家用百货处一位职员对《第一财经周刊》说:5月18日就有一千顶帐篷、一千个左右的行军床和四百个睡袋会运抵成都,这是家乐福总部向供应商下单紧急追加采购,捐给成都红十字会的。   与此同时,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国伟通过电视风险防控系统,了解灾情后,指示位于成都的5家门店向灾区紧急捐赠帐篷、棉被等救灾物品。同时,家乐福中国区将相关灾情通报法国总部捐助资金。   5月15日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抵达成都灾区。罗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协调家乐福在全国的物流系统,实现上海、武汉、重庆、成都4地的资源共享,保证成都的物资供应;二是利用家乐福在中西部的物流优势帮助中国政府救灾。   “每个城市都有物流中心,重庆、上海、武汉各地的物流中心,由于各地的消费习惯不尽相同,根据采购商品的不同,仓库也有所不同,但是为了救灾,现在我们的物流中心全部侧重于食品和水。西到乌鲁木齐,东到郑州,都是这样。”吕说。   另据吕介绍,即便是灾难时期,目前成都家乐福的采购仍然以本地采购为主,达到90%以上。水、食品包括蔬菜的供应都很充分。这说明成都所有水食品生产企业还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而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外地采购可能会逐步增加。   5月16日,成都的空气中依然充满着悲伤,成都家乐福的卖场依然人来人往。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也正在废墟中生长。   “同学抢购的矿泉水后来没用得上。”刘建说。这一天,谣言停止,生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