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昔日最豪华酒店或成商住写字楼
思豪酒店,曾经是石岐最豪华的五层“星级酒店”,历尽60余年的风霜后,于2000年因诸多安全设施不达标结束营业。如今只剩下一楼大堂改作服装专卖店继续营业,二楼以上空置长达八年之久。近期,步行街物管方面透露,思豪旧址可能会进行改造,使其消防安全符合要求,重新用于商住或者办公。
但犹如一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舞台剧已谢幕,目前思豪酒店空留一座华丽的舞台。“即使经过改造重新使用,因其不具备配套的设施条件、经营环境,思豪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但它仍然是中山旧式旅店的巅峰代表作,意义远远大过建筑本身的实用价值。”中山市旅游协会有关人士这样认为。
[前世]
县长出面银行旧址兴建
思豪酒店原址在石岐孙文西路,原商会东侧。民国13年(1924年)间,曾由澳洲归侨郭泗泉在此处开办私营香山银行。但昙花一现,两三载就结束业务,后由其他商号租用。抗战期间,遭受敌机轰炸而成颓墙瓦砾。李国瑞介绍,抗日胜利后,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回邑复员,当时的中山县县长孙乾亲自找李德联商议,希望由他出资做两件事,一是恢复抗战期间被汉奸破坏的迪光电力厂;二是在原香山银行旧址建一个豪华气派的酒店。在当时,李德联是一位颇有社会名望的商人,有禾田、米机、电厂、酒店旅店等股份,资本雄厚,为人慷慨,当即应允,半年时间内就恢复了迪光电力厂,让石岐一带重现光明,1947年又在原香山银行旧址建五层楼宇作豪华酒店,虽然大部分家具是香港思豪酒店更新替换出来的,但在当时,设备仍属一流。
创纪录一晚港币25元
思豪酒店开业时,张灯结彩,有仪仗队打鼓吹号,服务员均着燕尾服、打领结、戴圆顶绅士帽,站在门口迎接宾客。中山老画家邓振铃回忆,当时才六七岁的他,跟其他孩子一起跑到大庙下的牌坊底下,远远窥视大堂里一人多高的报时摆钟、黑色的手摇电话、红色绒线地毯,心里羡慕不已。邓振铃告诉记者,当时住店的多是南来北往的商贾,以及归国探亲的华侨,他们或者西装革履,或着长衫短褂,不一而足,但都是有钱的阔人。李国瑞告诉记者,思豪酒店开张后,住宿费比当时中山其它旅店要高出20%,时价单间20元一晚,思豪就要收到25元,而且只收港币,绝不肯收当时贬值极快的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
在南基横街16号,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此地居住了60多年的郑老先生,他表示:“别看现在这里很破旧,解放前可是热闹非凡,从长堤路到南基路,沿着岐江,两岸全是码头,当时陆路不通,顺德、江门、肇庆的生意人来中山都必须走水路,西江货在这里上岸,从澳门坐船回中山探亲的华侨也都聚集在这一带。”“时常还有旅客聚赌搓麻将牌打扑克,或召盲妹入房唱曲,开桌饮食猜拳行令,找姑娘返酒店陪夜。”
中山首次引进西餐
思豪一晚住宿费25元港币的价格,破了当时旅店业的记录,但思豪所提供的服务在当时却也是独一无二的。李国瑞记得思豪酒店的一楼有一个咖啡厅,提供西餐以及一些简单的中式快餐,摆放着银质刀叉、玻璃咖啡壶的餐台总是一尘不染。
虽然中山地接港澳,对西式生活方式有所了解,但本土乡民对刀叉、西餐、咖啡这些洋玩意儿仍然不是很能接受,还闹过不少笑话。李国瑞告诉记者,解放前,几个北方生意人途经中山,入住思豪酒店,在咖啡厅吃西餐,一尝咖啡几个人就全吐出来了,说是什么东西这么苦,高声大叫让伙计快“拿酒来”,听不懂北方话的“侍仔”赶快拿了一碟辣椒给客人,原来他把“拿酒来”听成了“辣椒来”,客人哭笑不得,“侍仔”莫名其妙。
华侨返乡住思豪成时尚
解放前的思豪酒店设有六床大房、双床中房、独床单房、雅洁厢房四类房,均配有收音机这种时髦而昂贵的物件,其它还有电风扇和麻将台。客商入住先到大堂登记,入到房中,“侍仔”立即泡上一壶茶,并向客人说明厕所、浴室在何处,还介绍饮食饭店、车船交通班次时间等,相当尽心周到。因此不少华侨归来探亲,并不直接前往乡下故居,往往是写信或者打电话叫家人来石岐思豪酒店相聚。李国瑞回忆,当时社会治安不好,华侨害怕返乡途中遭遇土匪打劫,因此更愿意住在安全的酒店里。“思豪酒店的安保措施很好,普通人前来探亲都需先到大堂登记,说出要拜访的人的姓名,服务员查看登记簿,然后再上楼请示住客,来者方能与之相见。”
归侨邀家人同住思豪的习惯一直延续到解放后,陈迪秋小时候父亲在思豪酒店附近工作,她特别喜欢这栋漂亮的房子,但一直没机会进去看看。1956年夏天,阿姨从香港回来探亲,住在思豪酒店,觉得这里既卫生又舒适,特意叫陈迪秋和她母亲、弟弟也一起来住两天,当时街坊很羡慕自己,都说“住思豪酒店,好神气啊。”才上小学的陈迪秋记得酒店里即使不开电风扇也特别凉快,房间空间大且布局雅致,阿姨还从香港带了不少半新的短袖夏装送给母亲和自己,住思豪成了陈迪秋儿时一个美好的回忆,她说正因为如此,在90年代看到思豪酒店变成一个便宜的小旅馆,才会那么失望。
[今生]
安全不达标2000年结业
石岐早在明朝就形成了有“十八间”之称的商业区,到今天则浓缩为全长1000米左右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从东向西,行至过半,一栋粉红色的南洋风格五层楼宇跃入眼帘,它就是解放前石岐最豪华的“星级酒店”——思豪酒店了。兴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思豪酒店,采用砖木结构,拱券、柱饰、尖顶的南洋建筑风格非常鲜明。
目前外墙尚显坚固,但内部木结构的天花板、地板已开始腐朽、开裂,再加上未设消防通道,诸多安全设施不符合旅店经营标准,因此在2000年,中山市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动结束了思豪酒店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历史,撤走全部设备和人员,作为公房将其交还给公房管理所,从此只剩下一楼大堂改作服装专卖店继续营业,二楼以上空置长达八年之久。
杂货堆走廊打工者云集
作为步行街上最年轻的老字号,思豪酒店在6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不停地转换着角色与身份。工商联退休老人李国瑞告诉记者,1947年开业的思豪酒店,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改为石岐公安局办公地,60年代又改为专门售卖绿豆沙、红豆沙、冰棍的饮冰部,70年代恢复为石岐旅店。
恢复经营的思豪酒店,不仅名字更改了,优良的设施与服务也都不复存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李国瑞的姑姑回中山探亲,入住石岐旅店,由于床位不够,甚至还在临时改建的乒乓球台上睡过一晚,“吹了一晚冷风差点感冒,被蚊子咬得手上、脸上全是红疙瘩”。2000年结业前,思豪酒店已经成了小生意人、打工者云集的便宜旅馆。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陈迪秋90年代曾想借思豪酒店古色古香的场地做一个小型展览,结果发现旅店里各式杂货堆得走廊都走不了;冒着汗、光着膀子的住客三四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楼下原本宽敞明亮的大堂也租给了服装店使用,十分嘈杂,于是失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