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区商业悄然兴起

    当杭州一个个住宅社区形成的同时,社区商业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繁荣。而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态,社区商业仍在不断发展

    杭州城区版图的扩展,是随着一个个新楼盘的建成交付使用完成的。向北,依托运河,杭州建设了一个崭新的“北大厅”,这一区域有名城·左岸、天阳·上河、凯德·视界等楼盘;向南,跨过钱塘江,新的滨江区出现在老杭城的南翼,这一区域有彩虹城、钱江·水晶城、瑞立·中央花城等楼盘;向西,借助西溪湿地,三墩、闲林板块日渐完善,这一区域有亲亲家园、西城年华、江南春城等楼盘;向东,沿钱塘江北岸构筑起九堡、下沙板块,这一区域有万科·魅力之城、福雷德广场、保利·东湾等楼盘。

    短短几年间,杭州城区面积扩大了数倍之多,同时杭州也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一个个住宅社区形成的同时,为方便社区居民工作、生活的社区商业也在悄然兴起,并繁荣起来。

    快捷、周到图便利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的,其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的范围等方面都介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这些服务具有经常性、便利性、但价格不一定低廉的特点。

    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城郊新建的发达的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特色、创新谋发展

    中国的社区商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热闹场所的方向发展。

    在杭州,随着近年来住宅郊区化风潮愈演愈盛,社区商业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郊区楼盘开发商吸引购房者前来买房的一种营销策略。同时,随着杭州房地产开发格局逐步向近、远郊转移,这些楼盘项目所面临的配套缺乏问题,直接影响到楼盘的销售和居住的可实现性。因此,社区商业开发必然成为近郊楼盘开发企业所重视的问题。

    伴随杭州多商业中心的城市商业新格局的出现,新区扩张形成了对商业地产需求的新动力。在杭州住宅郊区化运动的推动下,商业地产呈现出郊区化发展的态势,比如下沙、滨江、三墩等区域都先后兴起了商业地产的开发浪潮,武林商圈独大的局面开始打破。诸如三墩,引进不少连锁超市,银泰百货也盯上了三墩;下沙地区,品牌商家则陆续进驻,华元十六街区等商业项目一度备受瞩目;湘湖板块也引起深圳铜锣湾百货、索菲特大酒店的兴趣。

    面对不同商业业态的竞争,社区商业以创新谋求发展。下沙的十六街区,打破了传统的沿街底商开发模式,售租结合,引进了麦当劳和星光院线等主力品牌店带动商业氛围;下沙的福雷德广场也对商业业态进行了规划,以招商方式进行社区商业开发的探索;闲林的知名大盘翡翠城也规划设计了几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中心。它的特点是倡导一站式购物,即人们在一个地方就能直接完成购物、吃饭等所有事情。在这里,有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三层楼高的超市、设有大面积观景露台的餐馆、有喷水池的广场、风情的商业街、咖啡馆、健身中心,几乎住户所有普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在杭州以数十万人口为新兴居住板块的聚集地,社区商业的繁荣程度已经成为购房者是否认可楼盘的衡量尺度。社区商铺对供应量占绝对比例的大盘项目来说,整体的销售是个“连环计”,前一环套牢了,后期销售才不会脱节。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杭州市区共有各种类型商业约234.8万平方米,而未来的商业项目主要分布在高档住宅聚集的城西区域和规划中的CBD钱江新城区域。2008年是供应量比较集中的年份,将有超过47.9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集中放量,约占近3年供应量的42.7%。这一数据说明,社区商铺购物模式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同,为写字楼和住宅配套的社区商业将成为地产商业的主流。

    住户、商店零距离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进驻则完善了城市的功能。钱江新城的华润万象城、滨江的星光大道、城西的西城广场、沃尔玛等大型商业项目的开工和建成,使得这些区域的商业地位大大提高,并对传统的武林商圈的核心地位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功能日渐完备的社区商业不仅满足了周边大型居住区的需求,而且还呈现出一定的区域辐射力。

    位于杭州市湖墅南路的红石中央花苑的“宜家道”商业街,在陆续引进星巴克、必胜客、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品牌后,日益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商业圈。而红石这批商铺客户的心理价位也由2.5万元/平方米升至4万元/平方米。事实证明,“宜家道”的社区底层商铺不仅直接刺激了红石中央大厦的销售、提升了楼盘的品质和心理价位,它更改变了开发商之前造房子、卖房子,卖完房子卖商铺的局限,实践了一种“先商业再地产”的长远战略。

    处于城西的亲亲家园则通过“邻里中心”和“三和大街”,串联起社区公共建设的活动休闲、交往空间,形成传统的前店后屋的商业形态,将店、居与街密切联系起来。亲亲家园商业文化中心总面积1.1万平方米,是连接城市主干道和社区生活的中轴点。以大型超市为核心,把三和大街、广场绿地及主要公建系统串联起来,带旺整个片区商业。通过有效的商业配套组织,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辐射作用。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中心经理盛毅认为,大型住宅楼盘的销售与配套社区商业的开发,其实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前一阶段依靠配套社区商业的开发增加大型住宅楼盘的含金量,促进其销售;第二阶段是大型住宅楼盘的成功销售又为配套的社区商业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和强劲的消费需求,促进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社区商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居民基本消费服务的同时还要逐渐完善购物、修理、餐饮、理发、洗衣等综合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家政服务六大功能。在业态上以超市为主,包括便利店、折扣店多种连锁经营形式,购物中心还应包容各种新型商业形态,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名牌荟萃的特色专卖店、各种便利餐饮及休闲娱乐、特色服务店等多重功能。如果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所有服务,谁愿意走的更远呢。

    未来5年,杭州的城东、三墩、闲林、湘湖、滨江等区域的商品房将大量交付,社区配套商业的需求被激发,且与成熟板块区域的楼盘相比,新交付楼盘的居民对社区商业的依赖更大,而杭州的商业也由此进入社区商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