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低迷 4S店模式终将成“历史”?

  上月,老沈写了《汽车经销商即将进入高危运行期》一文认为,今年4月份以后,车市销量大幅下滑,首当其冲的是身处市场第一线的经销商。没想到,文章刊出后没几天,老沈在北京听杭州的一位同行说,杭州有家4S店破产关门了。对此,有人感叹地说,4S店破产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4S店模式在中国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经销商不惜一掷千金;消费者由衷地相信,她能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可是,去过国外的人会产生一种困惑:我国汽车4S店是多么富丽堂皇,面面俱到;而在国外,其汽车销售店是那么简单明了。我国豪华近乎奢侈的4S店建设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欧盟,为打破垄断、降低销售成本,已经取消了汽车专营政策,4S店将成为历史。

  4S店在中国有着特别的土壤,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刚被开发的“处女地”,市场前景广阔。4S店模式确实为厂商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了规范化的一流服务。可是,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当车市处于低迷期时,4S店模式的弊端就凸现出来。

  4S店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成本太大,没有充分顾及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般来说,汽车4S店初期投资成本大约要2000-3000万元左右,高端车型可以超过5000万元以上,而一个4S店一年的运营费用也要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一个生产厂家的每个品牌都得设一家4S店,如一个品牌只有一款车型,也得单独给这款车建造4S店,这样一来成本就更高了,到头来,所有这些开支都得由消费者来埋单。

  高居不下的建店成本需要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4S店配件价格和维修费用偏高。老沈以前常听消费者反映:4S店的车价、配件价格和维修费用都要比其他类型的汽车销售店贵。起初老沈不相信,后来一了解,确实如此!

  4S店模式的另一弊端是:整车厂处于绝对优势和控制地位,而经销商的利益则受附于厂家之下。行情好时经销商就随着厂家分到一杯羹,行情不好时整车厂往往会把经营风险转移到经销商头上。今年4月份以后,车市很不景气,生产厂家必定会向特约经销商压库。经销商库存一多,资金就转不过来,从银行又贷不到款,资金链一断,只有破产关门一条路。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汽车行业利润率下滑的趋势已成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趋势下如果坚持固有的4S模式,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老沈觉得,中国汽车销售行业的营运模式必定会发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