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CBD突围(2)

 
  寻求突围
  2002年8月,郑东新区进行土地挂牌出让,四家单位竞得了CBD内16块地中的15块,成交总金额近7000万元。当年计划建设的四条主干道,有三条已开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等16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组织实施。

  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导航下,郑州CBD航母开始启动。
  两年后,2004年11月初,国际零售巨头麦德龙落户郑东新区,为正在建设中的CBD增添了初步的商业气氛。此前,中城联盟、天津顺驰、郑州金成、河南宏光奥林匹克等一批开发商在新区圈地立项,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按计划,今年年底,CBD会展中心、艺术中心、市广播电视中心、重要商务建筑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将起来,与此同时,新区要完成所有开工道路中30条、71公里长的道路及配套管线的建设,其中CBD内环、外环及内外环相连道路将形成一个交通网络。CBD整体雏形将初步呈现。

  今年前三季度,郑东新区共完成投资30多亿元,年底可完成50多亿元。两年后的现在,郑东新区CBD建设将到关键时期。

  “但从前段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情况看,80%左右是商住类型项目。虽然,会展中心项目落成在即,但是商务办公类的项目依然很少。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郑州市CBD的建设可能会流于形式而变得有名无实。”在2004年10月底召开的郑州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表达了如是意见。

  2004年7月底,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对外宣布了清理整顿土地闲置情况,其中环线以外闲置土地25宗,面积2400多亩;限期开工的土地25宗,面积达800多亩。有关部门表示,今后将加大土地清查整顿力度,房贷缩紧、土地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开发商在市区“种瓜种豆”的愿望,也将影响着郑东新区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业的建设发展。

  在郑州CBD建设上,一系列因素制约了其发展速度。郑州市在参与吸引区域性商务办公资源方面,还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这不但是郑州市的问题,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以外的其他中心城市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大型商业企业的总部数量是衡量CBD国际性的良好指标,这不仅基于跨国企业通常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们的位置往往能反映出该地区在区内经济中的战略性和重要性。

  从目前外国企业及其总部在国内的分布情况看,在总共一万家的数量中,北京和上海占70%,广州、深圳占10%,中国内地其他城市加起来占20%。也就是说,郑州市是在和其他众多大城市(这个数字至少为14个)争夺这20%的资源,而这一比例结构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近期很难改变。

  “CBD不是一个简单的商贸中心,并非由本土商业企业迁移过去类似郑州二七商圈的商业形态,它是一个吸引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总部或分支前来,可以对周围城市进行辐射的大型商务区。”对于CBD商务办公资源的重要性,刘社接受记者采访时补充说。

  “这表明,郑州在近中期的国际商务办公需求非常有限 ,因此郑州CBD定位不可能像北京、上海那样以国际商务活动为主,而应立足国内商务办公。”郑州大学一位研究人士对记者说,“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郑州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向更高层次演变,会吸引大量国内的商务办公设施的聚集,从而形成自己的CBD,而CBD一旦形成,反过来又会使郑州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于是,这条商业和商务的循环链条就形成了。”

  同时,新的客运专线铁路站场的选址目前还没有最终定案,虽然有两个方案还可以选择,一个是靠近107国道的方案,一个是靠近京珠高速的方案,一旦最终方案尘埃落定,都势必会对原来的CBD计划带来影响,因为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周边用地是吸引商务办公的有利区位,在这种情形下,郑州市是否还考虑在新的客运站再形成一个新的商务中心区呢?

  “郑东新区的CBD计划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即将原计划在龙湖中的CBD中心调整到新的客运站位置,并将此地的用地功能调整为旅游休闲和娱乐中心,这样才更有利于城市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更加均衡的发展。”一位专家如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