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15周年 明天的徐家汇商圈会怎么样

    徐家汇商圈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原有徐家汇仅仅是大家所熟悉的、面积约0.5平方公里的“一圈”,将继续延伸,打造一个多圈共存的多元、立体的徐家汇。集合国际甲级办公楼、五星级饭店、特色酒店、国际化时尚特色商业、文化等多样化功能,并通过道路沿线绿化、小型广场以及人文和建筑景观,将各公共空间连成整体。

  这里诞生了上海第一家高档百货东方商厦、第一条酒吧休闲街衡山路、第一个云集各类IT数码产品的“数字商圈”……徐家汇商城集团控股或参股的九大商厦,更以错位经营蜚声沪上,但谋变之思,近年日强。

  变革,来自于居安思危。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总经理徐春华开门见山。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让百货业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去年10月,上海中高档百货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1.8%,这是上海百货行业近10年来的首次销售额下降。徐汇区虽然仍列全市第二,但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徐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小幅滑坡,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双双负增长。

  来势汹汹的“外忧”中,更交织着“内患”。

  15年前,徐家汇商圈崛起之时,上海的商业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三街一场”———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和豫园商场,到如今,上海中心城正在构筑“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除徐家汇外,还有江湾—五角场、真如和花木三个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已经明确。此外,还有12个市级商业中心,其中既有南京西路、淮海中路这样的老牌街区,还有中山公园、浦东张杨路等新兴商圈,都打出了“赶超徐家汇”的口号。

  在徐家汇商城集团10楼的办公室,指着徐家汇商圈的地图,徐家汇商城集团董事长严志强为记者分析,相比新的商圈,徐家汇无论是区域规模还是商业设施的布局合理性上,都有所欠缺。“空间上的局限,是徐家汇商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余明阳教授说,“商圈还是传统商业区的格局,以商场为主,休闲区域不多,周边的商务楼比例也少于南京西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圈若要提升档次,吸引更多高收入群体,这也是个问题。”徐春华则深为交通的容量而烦恼:“停车太难了!而且徐家汇的地下停车场层高偏低,大客车开不进来,这对明年世博期间吸引外地游客不利。”

  变,首先要提升徐家汇商圈的容量和能级。一张新的蓝图正在打开:将扩大徐家汇中心广场的辐射范围,先开发广元路一带,项目总用地面积21.63公顷,以办公和酒店为主,辅以商业、文化休闲,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的功能。然后加快徐家汇传统商业区转型,以高档商务带动商业零售能级提升。加快形成“一圈三街多点”的环徐家汇商圈商业新格局,抱团式、互补式发展。

  在这张蓝图上,一个以“世界级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的“大徐家汇商圈”已隐约可见:6大商厦及地铁站相连接为核心的百货业和商务办公区域;衡山路休闲娱乐文化区域;天钥桥路特色餐饮和商务办公区域;交通大学为中心的教育培训区域;宜山路建筑、装潢与家居文化区域……

    营销能级要提升:整合营销模式使得徐家汇商圈今年3次大型整合营销活动颇获成功。今后,将加大力度联手国际知名品牌,运作更大规模的活动,跳出“买就送、买就减”的传统营销模式,还将紧抓世博机遇,按照“天天都是节假日、周周都是黄金周”的构想,主打“看了世博会,请来徐家汇”的口号。

  年营业额从2亿元,到97亿元,徐家汇商圈走过了15年,这15年,就是一段品牌的不断提升之路。

  当南京路已经拥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时,当淮海中路逐渐炙手可热要打造为集交通、商务、商业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档消费区域时,作为今天上海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商业仍在蹒跚趋步———

  “新中国成立时,徐家汇、华山路一带是102家林家铺子式的小商店;到1959年,徐汇食堂、衡山食品店和唯一支撑整个地区商业的百货———市百六店三足鼎立,另外还有华山菜场的500个摊位;再到1991年汇联商厦诞生,徐家汇的商业面积也不过增至2万平方米,年营业额也只有区区2亿多元。那时市里开商业方面的会,总是让黄浦区谈谈,静安区谈谈……徐汇区往往排在很靠后。”严志强回忆。

  1993年10月,徐家汇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徐家汇确定了一个世纪规划目标:成为上海西区经济中心的一个多功能、外向型、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城区,达到类似日本新宿、香港尖沙咀的国际水准。

  1994年11月,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成立,成为将这一规划蓝图付诸实施的执行者。来自徐汇区建委、财贸系统等机关干部就此“下海”。严志强就是其一,“建设期很艰难,我们向银行贷款8亿元人民币,每年承担利息80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

  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徐家汇商圈走出了错位竞争的模式。在这个商厦林立的地方,商品难免雷同,但徐家汇商城集团积极发挥了沟通交流的纽带作用,“让各商厦从共同繁荣的角度把蛋糕做大”。既有满足工薪族的汇联、六百,也有针对年轻白领的美罗城、太平洋、汇金百货,同时也有着眼于高端消费群的东方商厦、港汇广场等。

  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徐家汇商圈也走出了颇具特色的经营之路。在金融危机以来的促销大战中就亮点频出,今年“五一”期间,徐家汇推出“送奔驰车送金条”、“十一”又推出“喜赢18辆荣威车”等活动,一时间,徐家汇大奖促销成为市民、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营销能级要提升,不能光吃“老本”,据今年9月初对商圈内7大主力商家的商品品牌调研数据,7大商家共有品牌1676个,重复品牌达281个。“老是‘买就送、买就减’,顾客也疲了。”徐春华说。下一步,将抓住世博机遇,营造以体验异国风情为主题的系列热点,比如每月举办各国风情文化节,法国香水节、日本樱花节、意大利艺术节、瑞士名表节等。在品牌能级上也要提升:规划日系时尚潮流馆,打造特色美食广场,引进顶级品牌及特色品牌等,都已经列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