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将建全国最大枳壳生产基地
日前,记者在铜梁县采访时获悉,该县乡镇医生谢光伟历时8年成功探索出了中药材枳壳GAP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其种植的550亩枳壳于今年8月首次获得丰收。目前,来自国内外的三大企业已与他达成意向协议,将投资3亿元在铜梁建设全国最大的枳壳生产基地。
枳壳是重庆地区的道地药材,又名川枳壳、江枳壳,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重要药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市种植有大量枳壳,主要用于出口到南非、南美洲及日本等地。后因国家计划经济调整,枳壳出现滞销,被大量砍伐、损坏,所剩无几。
目前,我国尚在江西等地零散分布着一些枳壳种植基地,总面积不足1万亩。由于这些枳壳基地种植技术落后,虫害、农药残留物超标严重,质量不达标,产量和效益都很低。
1994年,时任铜梁土桥镇卫生院的医生谢光伟在购药时发现,市面上的枳壳质量普遍很差,随后,他又到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等中药批发市场考察,发现枳壳非常紧俏。
而导致枳壳紧俏的重要原因是投资者不敢轻易投资枳壳生产,因为枳壳是一种极易患病的植物,技术要求高。另外,枳壳从种植到初次采集需要8年时间,周期长、投入大,加上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可资借鉴,许多人虽看到了商机,也不敢贸然进行投资。谢光伟决定自己发展枳壳基地。
1998年,谢光伟在巴川、土桥两镇的六赢山上租了550亩土地,种植枳壳。西南大学在获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向其提供技术帮助,并将枳壳标准生产技术纳入市级农业科技项目。
在这8年里,谢光伟严格进行规范化生产,总结了一整套种植技术标准。今年8月,550亩枳壳首次试挂果,经测验,其生产枳壳的农药残留物、产品成分、化学成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出口标准。今年虽是试挂果,平均每亩枳壳便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元,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平均每亩枳壳销售收入可突破5000元。
谢光伟的成功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前不久,四川的两家大公司及一家加拿大公司前往该县,与谢光伟达成了合作意向,由谢光伟出技术和土地,3家公司出资3亿元,共同打造2万亩的枳壳生产基地,这将是我国首个采取GAP标准生产、全国最大的枳壳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