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薄板市场周评

本周MyspiC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53.9点,比上周上涨0.5%,相对上月上涨1.3%,比去年同期上涨24.1%。国内扁平材指数为143.0点,比上周上涨0.2%,比上月回落0.4%,比去年同期上涨15.3%。从扁平材的各个品种来看,本周热卷出现一定幅度上涨,而冷板则因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价格出现一定的回落。本周热卷价格指数为154.5点,相对上周上涨0.5%,相对上月上涨0.5%,比去年同期上涨10.4%;冷板价格指数为119.2点,相对上周回落0.3%,相对上月回落1.2%,比去年同期上涨7.4%。

国际钢铁协会(IISI)10月19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9月份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为1.1亿吨,同比增长6.2%。今年9月份,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753万亿吨,同比增长1.5%;北美粗钢产量为1099万吨,同比下降2.2%;亚洲粗钢产量为6154万吨,同比增长10.9%。独联体粗钢产量为995万吨,同比增长2%。另外,9月份我国钢铁产量较7、8月份明显回升,其中粗钢产量4271万吨,创月产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5%,日均产量较8月份回升6.1%。1-9月生产粗钢3.63亿吨,增长17.6%。

本周从国内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来看,全国23个主要城市3.0mm热轧板卷市场平均价格为4436元/吨,较上周末上涨4元/吨;4.75mm热轧板卷市场平均价格为4287元/吨,较上周末上涨14元/吨;1.0mm冷轧板卷本周市场平均价格为5096元/吨,较上周回落11元/吨。其中本周热轧价格上涨明显的是北京市场,下跌明显的是南京市场;而本周冷轧跌幅最高的是哈尔滨市场。

本周全国热轧市场震荡上行,成交情况略有好转。截至本周末,各主要区域市场表现如下:华东市场总体小幅走高,部分高位市场明显回落。其中上海、杭州市场继续上涨,涨幅在60-70元/吨。市场价格与钢厂定价间的倒挂,使买方的采购热情开始提升,市场交易氛围活跃。同时前期甚传已久的钢材出口加征中可能不包含热轧板卷,给与市场较强的信心,远期市场出现了小幅的上涨。不过,近期华东部分钢厂受到订单减少的影响,对结算价进行了一定的补退政策,但仍高于目前的市场价。另外,考虑到钢市整体运行在“通胀”经济的环境下,后期由原料成本推升价格的趋势会逐渐显现。中南市场除长沙市场小幅回落外,其余市场保持稳定。长沙市场主要受到周边低价资源进入的影响,拖累了当地主导资源售价的回落,但在低价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冲击只是短期现象,后市回稳的可能性极大。华北市场出现了全面上扬,其中北京市场涨幅达到了150元/吨。市场新增资源的大幅回落、周边钢厂集中的检修等因素,使市场具备了快速拉涨的条件。不过,高位成交量开始萎缩,表明下游接受度下降,后市价格能否再度走强还需以到货情况为论。东北市场受到华东、华北市场的影响,价格略有走高,但临近月底,经销商将面临钢厂订货的资金压力,预计下周价格整体平稳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西南市场运行相对稳定,良好的库存情况及良好的市场心态对价格的支撑力较强,但上行的压力同样存在。

本周全国冷轧市场继续弱势调整,价格小幅回落。本周市场继续处在消化前期低价资源的阶段中,不过,随着后续高价资源的补充,商家售价成本有所抬升,市场低价资源不断减少。同时近期受到海运费上涨的影响,船只供给紧张,北方资源南下困难,市场库存压力不大,稳定了商家的心态。另外,随着“金九银十”需求旺季的落幕,下游采购将转入相对疲软期,后市价格由需求拉动的因素会减弱。从全国主要区域的表现来看,华东市场止住了全面下滑的势头,除了上海、南京小幅回落外,其余市场均保持了稳定。节后连续2周时间的下跌,对节前拉价的空间基本抵消。同时商家如果继续下调售价,将不利于后续高成本资源的运作,市场再度进入僵持阶段。而前二周逆势上涨的哈尔滨市场,本周则出现了150元/吨的回落,属于是比较合理的回归。其他华北、西北、华南等市场保持了平稳的走势。

库存方面,据我网对全国主要市场冷热轧库存的统计来分析,截至本周末,全国热轧库存总量在149.346万吨,较上周减少3.574万吨。其中上海市场库存为49.413万吨,较上周减少0.049万吨;广州市场库存在38万吨,较上周减少2.9万吨;天津市场在5万吨。全国冷轧库存总量为94.738万吨,较上周减少2.316万吨。其中上海市场库存在28.8万吨,较上周减少1.355万吨;广州市场为40万吨,与上周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本周热轧市场尽管出现了小幅走高的态势,但是继续上涨的动力有限,预计下周将维持震荡格局;而冷轧市场止跌的迹象明显,下周整体走势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