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资本市场青睐连锁企业

在资本市场,连锁的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这使得仅2007年一年就将造就十多家上市的中小连锁企业,财富神话也一个接一个地演绎。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全国出击但大多“水土不服”的迷茫后,中小连锁企业的战略开始回归理性,落实到区域市场并尝到了“甜头”。现在,上市又开始成为其阶段性战略目标。专家指出,在2008年甚至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业绩突出的中小连锁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打通融资渠道,驶入发展快速道。

  的确如此,尽管每年都有连锁企业在海外或国内上市,但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像时下这般青睐连锁企业。2007年,中小连锁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之一。

  上市潮涌

   一批优秀的区域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上市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百货连锁企业率先出击

  3月20日,仅在浙江拥有5家门店的浙江百货老大银泰百货率先登陆香港主板,集资23.4亿港元,拉开了2007年中小连锁企业上市的大幕。

  5月21日,又一家中小零售企业成功上市———在深圳及东莞共拥有8家门店的深圳佳华百货登陆香港联交所,融资2.6亿港元。

  7月12日,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23.6亿港元。目前,新世界百货在内地有22家以“新世界”命名的百货店,在上海有6家以“巴黎春天”命名的百货店。

  9月25日,在广东拥有10家百货店和5家加盟店的广百股份拟在中小板发行4000万股获中国证监会通过,这意味着广百股份将于年底前顺利登陆A股市场。

  而计划于今年底前步入资本市场的百货企业,还有深圳天虹商场、深圳茂业百货等。其中,深圳茂业百货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赴港上市,集资额超过20亿港元。而深圳天虹商场也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上市的有关材料,有望年底在A股上市。

  品牌专卖连锁企业大出风头

  5月23日,内地最大女鞋品牌百丽国际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集资近百亿港元。上市当天,百丽国际总市值达 514亿港元,一举超越市值360亿港元的国美电器,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资料显示,总部位于深圳的百丽国际,旗下拥有百丽、天美意(Teenmix)、思加图(Staccato)等8个鞋类品牌的连锁店。其在内地150个城市拥有2800多家女鞋店、1000多家运动鞋连锁店,并设有35家零售店。2006年,在包括百丽、达芙妮、富贵鸟、森达在内的十个中国女鞋品牌中,百丽以8.2%的市场占有率排名销售额第一。

  6月7日,休闲鞋品零售商盈进集团在港上市,融资5.79亿港元。

  而在获得蓝山中国、摩根斯坦利和Citadel投资集团7000万美元投资后,品牌服装连锁企业ITAT集团已于8月进入上市辅导期,据了解,ITAT计划明年3至4月在香港IPO,计划筹集资金78亿元。另一家服装专卖连锁企业美特斯邦威也计划明年初赴香港上市,募集资金4亿美元。

  同时,手机连锁企业迪信通在收购协亨手机连锁在北京的全部门店、蜂星电讯在广西的全部门店后,也计划上市。如果一切顺利,迪信通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IPO。计划于今年底上市的还有广东中域电讯。此外,广东大地通讯连锁服务有限公司也计划在两年内上市。

  而以民间传统小木制品为主、目前在全国拥有500家店的谭木匠也已通过上市聆讯,集资逾5000万港元,如无意外,将于年底前在港上市。

  中小超市企业亦不甘落后

  7月16日,拥有55家门店的江苏时代超市在香港上市,发行2.1亿股,集资8.2亿港元。

  与此同时,湖南步步高也正式启动上市计划,计划于明年初登陆国内A股市场。

  而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在收购了家世界8家门店后,目前也已经开始进行有关上市材料的准备工作。
餐饮连锁企业纷纷瞄准资本市场

  在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特许企业中,餐饮连锁企业尤为突出与积极。

  9月29日,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第三次启动上市的全聚德,年前上市已无悬念。

  而有消息称,俏江南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获得了红杉中国和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AI)约25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后,重庆小天鹅火锅计划3年到5年内新开直营店150家,加盟店200家,并计划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据悉,中国餐饮业的众多巨头小南国、谭鱼头、东来顺、大娘水饺、一茶一坐、真功夫都开始了上市征途。据了解,小肥羊、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的最终上市地点为香港,一茶一坐则倾向于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大娘水饺可能实现内地A股上市。

  此外,在家居业,家具建材连锁企业红星美凯龙在引入了美国最大私募投资基金之一华平投资约15亿元后,也在谋求香港上市……

  中小连锁企业2007年争相演绎着精彩的上市故事。幸福时光  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小连锁企业纷涌上市并且成功几率越来越高,至少意味着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企业近两年的效益有了大幅提升,做强区域市场的战略优势显现,通过这一战略,企业在区域市场做精做细做实,注重提升单店效益,适当兼并重组,日渐强壮,具备了上市的资格和实力。

  二是这些企业也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资金需求。因为,做强之后便是做大,中小连锁企业要做大,必须突破资金瓶颈,而融资则为首选途径。因此,有实力 “准入”的中小连锁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

  众所周知,资金对于连锁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造成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倒闭的一个关键原因,便是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链断裂。而连锁企业的融资渠道一直是个难题,因为,银行贷款更多青睐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

  因此,上市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小连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企业在扩张过程中最关键的资金瓶颈,这为企业迅速形成规模化优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上市也使中小连锁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缩短了与大型连锁企业间的差距。

  国内特许经营专家刘文献认为,“规模决定一切”,中小连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具有较强的议价和抗风险能力。他表示,中小连锁企业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自己做大做强,这条路如果无法走通,那么就必须通过依附大企业或强势资本,才能维持企业和资产的延续,而上市融资是最佳选择。

  “目前,连锁和零售的概念和题材普遍被资本市场看好,近几年也正是连锁企业上市的最佳时机。”美国评值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刘敏认为,连锁零售企业正迎来上市融资的最佳时期。而且,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不仅比银行贷款要多,而且更为容易,成本更低。

  同时,目前上市的外在条件也十分有利。首先,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了连锁企业上市最大的支撑。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零售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00亿美元,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一家零售业市场研究咨询机构MVI预计,2007年中国零售总额将突破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并继日本之后成为第三个零售业规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的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2006年至2010年,我国零售业年均增长率将会高达13%。预计从现在到2010年,在世界20个最大的零售市场中,中国增长的速度将占1/3。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的投资者都希望从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获利。这使得中小连锁零售企业但凡上市便受到极大追捧,也让许多中小连锁企业的上市之路更加顺畅。

  其次,由于连锁零售企业具有良好的营销能力和销售网络,市场前景好,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这同样为中小连锁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国平认为,今年上市股市大环境好,证监会对流通企业上市的要求也并不高。而许多中小连锁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首选地,是因为内地连锁、零售及消费概念是香港市场最受欢迎的题材。如百丽国际目前股价较招股价上涨了55%以上,而其他内地在港上市的连锁企业股份也大多高过香港本土连锁企业股。但是,在目前内地股市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也开始有更多的连锁企业谋求在A股上市,更有许多在海外上市的连锁企业正在酝酿和运作回归A股市场。

  苦练内功

  上市是每个连锁企业尤其是中小连锁企业最大的目标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有些连锁企业正是因为在运作上市过程中发展战略出现较大失误,而使企业陷入危机直至倒闭。

  业内人士指出,连锁企业运作上市的过程不可能都会一帆风顺,这需要企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做好预案。家世界就因上市未果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遭遇被家得宝和华润万家“瓜分”的下场。此外,1996年和2001年,全聚德曾两次启动上市计划,但因为时机选择和自身净资产规模等问题而搁浅。而深圳天虹商场也早在2002年就开始酝酿上市,并于2003年进行企业内部重组,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为上市做前期准备。就是这两家企业,也直到2007年,才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零售业著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曾指出,各个连锁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过于急切地追求上市,管理有可能跟不上。为了上市不顾一切,会打乱连锁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体系,违背了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实际上,企业如果上市,必然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密监督。仓促谋求上市,有可能适得其反。
 
  同时,有些欲上市的中小连锁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要求,都急于扩大规模,致使企业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管理模式、人才储备等条件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时,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事实上,就算上市成功,中小连锁企业也并非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资本市场的竞争更激烈,竞争对手和“敌人”更加隐蔽,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须万分谨慎,避免陷入被动局面而难以自救。这一点,去年武商遭遇银泰的控股权并购就面临尴尬,最后通过国有资本介入才挽回局面。而永乐电器的退市更是前车之鉴。

    黄国雄认为,企业上市成功,有了资本保障,但不能依赖这些钱一味求大求强。企业的扩张应该是稳健的,不应该为了抢市场盲目布局。如果企业的自身素质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水平,企业的效益与利润不仅不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长,反而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减少。与传统商业相比,连锁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要求高出好几倍,一旦有疏漏,很可能酿成企业的“大出血”。

  上市也对连锁企业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身公众公司后,企业必须使运作更加规范、管理更加科学。中小连锁企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苦练内功,使企业拥有良好的效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盈利模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才能让市场信服,让投资者青睐,让自身健康发展,否则企业将可能被拖入“资本泥潭”。已快退市的华联超市的发展轨迹,就值得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中小连锁企业警醒。

  唱响和谐

  中小连锁企业的上市不仅能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而且也将为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企业上市后会带来更多的并购和重组,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中小连锁企业上市后带来资金链的改善,将加速和推动零售企业的收购,这成为大家公认的一条捷径。这将促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效率更高、更加集约化。

  其次,值得欣喜的是,中小连锁企业大多已摒弃前些年的浮躁和冒进心态,发展更稳健也更坚定。如湖南步步高坚守区域市场进行拓展,把上市后的战略仍然明晰地定为中南地区;深圳佳华百货也表示将把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和改进管理系统等;广百股份上市后首要任务放在旗下四大业态的整合上……

  可见,埋下头来踏实做好经营,提升管理水平和营运绩效已经成为这些上市成功的中小连锁企业的头等大事,因为,一味求大的“虚胖”或“打肿脸充胖子”的发展模式实在是连锁企业最忌讳的。

  专家认为,如果本土中小连锁企业都能以这样的心态走下去,毫无疑问,民族商业将迎来更为辉煌的明天。

  更重要的是,成功步入资本市场为中小连锁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使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也促使其在和谐商业的建设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专家指出,仅有外资大鳄或内资大型连锁企业的商业,不仅无法让商业走向健康、有序、规范与和谐,相反,这将会使商业朝着更加畸形的道路发展,而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因为,中国商业的主体是中小商业企业。只有更多中小连锁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与大型连锁企业一起,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商业”。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地点比较

  香港
  中国香港是离内地最近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有除日本之外亚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成熟,法律法规健全,融资能力强,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

  纽约
  包括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两个主要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纽约虽然在地域及文化上相距较远,但这里拥有其它市场所不能比拟的资金容量、流通量和最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一个金融中心城市,也非常欢迎中国企业。但其金融地位不如香港,上市公司数量少,虽然筹资成本不高,但融资金额有限,交易不活跃,适合中小型国企上市。

   伦敦
  伦敦交易所的上市程序与香港类似,而且筹资成本较低。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一直吸引着不少亚洲优秀企业前往上市。

  欧洲
  形成德交所和泛欧交易所对峙的局面。德交所既没有公司最低成立年限的限制,也没有最低发行资本等的限制,甚至对于企业挂牌之后的年度和中期报告披露也没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