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四线城市成新一轮商业投资热土

 在刚刚发布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这一提法,显然与9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对于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其中两个条件———有一个大的国内市场,以及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如出一辙。

  而部分敏感的广东商家已开始悄然行动。

  就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当天,一支由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的商业考察团队,包括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广百、华润万家、新一佳、吉之岛、宏城、国美电器、大地通讯等近30家省内主流连锁商家,来到位于粤西的县城阳春,考察阳江及阳春的城市商业投资环境。

  “在一线城市商业竞争已近白热化的情况下,到珠三角以外的三四线城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将成为下一步拉动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而在广东正大力推进双转移、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现代化商业设施的建设和知名连锁品牌的进驻,也将有力促进提升当地商贸服务业水平。”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

  谋求商业升级 阳春打造“粤西商业桥头堡”

  10月13日,由阳春市政府主办的阳春东湖广场国际会展中心奠基典礼暨项目推荐会在阳春东湖广场举行。据主办方介绍,到2010年,这里将建成一个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多元,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旅游、康体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强势改写阳春商业版图”,打造“粤西地区商业桥头堡”。

  显然,阳春此次组织珠三角地区商家前来考察,目的正是希望通过吸引知名连锁品牌进驻,从而提升购物中心的品牌号召力。

  “阳春是全省第二大县市,面积仅次于英德,城市总人口118万。可是这么大的地方,却连个像样的大商场都没有。基本上以临街商铺居多,缺少大型卖场,超市、百货也缺乏中高档次的品牌。”孙雄说,“但阳春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居民购买力是很强的,只是潜力尚未激发,是值得商家开拓的市场。”

  这一点得到了阳春地方人士的证实。据当地人介绍,阳春市民对中高档商品的购买力很强,但许多人都要专程跑到广州、香港去购物。“有些品牌产品其实本地商场也能买到,但他们觉得到广州天河城、广百,买到的东西才有保障”。

  根据2008年阳春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去年生产总值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13.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40元,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1亿元,增长18.8%,增速创近十年新高。

  县级市场消费增幅最大 三四线城市商业投资方兴未艾

  事实上,阳春只是众多快速发展的三四线城市中一个小小的案例。

  据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显示,受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8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57.98亿元,增长20.3%,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其中,8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6.68亿元,增长23.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8月城市零售额764.96亿元,增长23.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11.71亿元,增长23.4%,其中县级市场零售额增长28.7%。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从城乡市场来看,县级市场消费增幅最大,可见三四线城市消费需求持续抬头。

  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各大商业连锁纷纷加快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开店扩张速度。

  新一佳副总经理郑丽雅介绍,他们选择了粤西作为开拓珠三角地区以外市场的首选地区,正以阳江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城市扩张。而海王星辰拓展部经理罗永新说,海王目前已经在肇庆开了分店,计划未来几年将阳江、阳春地区纳入扩张范围。

  广百集团副总经理潘建国表示,目前珠三角商业服务业趋饱和,正向广东两翼有消费潜力的城市转移,同时,产业升级也给东西两翼带来发展契机。商家需要加大市场研究,提前介入有助于实现开拓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拓展经理何永杰介绍,去年公司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市市有广百”,目前他们重点发展的城市为湛江、茂名、韶关、河源和梅州。

  与此同时,外资零售巨头在华扩张再度加速。今年以来,吉之岛、乐天超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国际连锁零售企业先后宣布,未来3年将加紧扩大在国内的开店规模。

  上周在广州举行的欧洲世界500强在粤投资企业座谈会上,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贝多拉更是直接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希望在三线城市开拓市场方面得到政府更多支持,比如对新店前3年实行税收和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他说:“毫无疑问,广东对于家乐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省份,我们正在加快发展,希望开设门店数达到目前的两倍。”

  品牌商业进驻首要解决“水土”问题

  然而,三四线城市看似门槛不高,却也不是易“吃”的蛋糕。

  今年1月31日,新一佳超市阳江恒源店在阳江市人民广场第一商业街开业,占地3千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这是新一佳在珠三角以外开设的首家门店。

    “总部对我们的要求是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左右。照目前情况来看,这个目标是完全可实现的。”该店店长李新龙说。

  但新一佳副总经理郑丽雅承认,在三线城市开新店,所付出的成本要比珠三角地区高得多。“虽然前期土地和建设成本会低,但开店后的经营成本要高出20%左右。尤其是人工成本,同样1万平方米的规模,也许在广州只需要20万元,在阳江就要30万元。要加上采购、物流以及宣传费用等。”

  地处偏远加上单店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李新龙说,不仅管理人员需要全部从外地调入,除了生鲜产品是本地产之外,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从珠三角地区采购后通过物流配送,“就连一瓶可口可乐都是珠海那边提供的”。

  管理办法也有很大差异。“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性和一二线城市都有着本质区别,营销策略与推广方式也大相径庭。广州和深圳的那套办法在这边不能完全套用。新店起码需要3年的成长期。在此期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不断调整商品结构的组合,使其尽量切合本地实际”。

  为了降低成本,目前新一佳正谋划在阳江地区增开2家新店。“店数增加之后,新店的人员可以直接调配过去,同时采购量一提高,与供货商谈判就有筹码了,也能争取当地政府的更大支持。”李新龙说。

  对于外来商家来说,本地超市是他们的最大对手。李新龙承认,他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在阳江拥有29家店门的南大超市,门店分散在各个居民点,而且本土化优势明显。

  即使是阳春东湖广场这种定位中高档的商业中心,对于同样主营中高档路线的广百百货来说,需要考量的因素同样很多。

  何永杰说,虽然阳春总人口超过100万,但实际上城区户籍人口不到30万,能否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购物中心的消费力尚未可知。他说:“我们选择入驻一个县市的前提是人口必须达到100万,而这里的人口仍然偏少,需要做进一步评估。”

  “看周边的环境和人气,这个商圈培养成熟的周期至少要3年。”大地通讯拓展经理严运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