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可持续发展:从“锦上添花”到“必选项”
绿色可持续已从“加装节能设备”的被动改造,升级为“必选项”的主动实践。过去,商业体做绿色建筑,多是为了拿认证、获补贴;如今,绿色已成为项目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它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优质租户、赢得消费者认同,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形成“环保-效益-品牌”的正向循环。
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的设计堪称绿色商业的标杆。项目中心的“森林谷”种植了超过2000棵树木和10万株植物,室内瀑布“雨漩涡”不仅是景观,更是天然的通风系统,通过空气对流降低空调能耗。商场引入的品牌多为“可持续时尚”“有机餐饮”等绿色业态,甚至设置“旧衣回收换折扣”的活动。绿色设计不仅让其成为全球网红打卡地,更使运营能耗降低30%,租金水平比周边同类项目高出20%。
“必选项”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成本端,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板、地源热泵)、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降低长期运营成本;资产端,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在融资时可获得更低利率,资产增值潜力显著高于非绿色项目;品牌端,绿色理念能吸引“环保敏感型”客群——数据显示,70%的Z世代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这类客群的消费频次与忠诚度也更高。
实践中,“全生命周期”思维至关重要。从设计阶段选用再生材料、优化采光通风,到建设阶段减少建筑垃圾、采用模块化施工,再到运营阶段的垃圾分类、水资源循环利用,甚至到项目后期的改造再利用,都需贯穿绿色理念。北京凯德MALL·太阳宫将屋顶改造为“光伏农场”,既发电又种植有机蔬菜,蔬菜供应当地餐饮租户,形成“能源-农业-消费”的循环;杭州湖滨银泰in77引入“碳积分”制度,消费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参与旧物回收,可兑换停车券或消费折扣,将环保行为转化为消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