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商业地产全面革新
最近两年商业地产的转型和升级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商业地产投资开发者的观念有了更明显的变化,“从出售到持有”不仅仅是涉及产权,更影响到整个商业地产的开发链条和市场格局。
模式:从出售型到持有型
位于太原街的万达城中城是2009年商业项目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这既于其地理位置及商业氛围的得天独厚有关,也与太原街万达广场的开发历程有关。事实上,万达城中城反映了沈阳商业地产开发方的观念转变,也折射了商业地产格局的更新。
过去,“商业地产项目很难取得较高比例和长期的融资支持,如果搞出租型商业地产而自身没有资金实力,则必死无疑;如果搞出售型商业地产,则会遇到经营管理上的致命麻烦”。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下,商业地产市场经过大幅调整和提升,目前已经成功转变为持有出租型物业为主。
位于中街的大发广场在2009年也是炙手可热的商业项目,“地铁+中街”使其被普遍看好。在经过一系列推广以后,开发方最终选择了自己持有物业,而不是销售出去。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自己持有物业,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和经营,因为任何一个商业物业,都要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期,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资金,都需要经营者的调配和投入。如果完全粗放式地把经营权交给各个小业主,在商场的业态布局等各方面很难统一与和谐。
理念:做长期经营
正如某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做商业地产,是长期投资,不是做住宅销售。这种性质决定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来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不能搞短平快,不能简单以实现短期现金流平衡为目的。商业地产销售商铺后遗症太大,它不能保证商业的整体性和有效经营。
正是因为开发者观念上的变化,导致了商业地产领域的连锁升级: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主导,涌现大量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人才,商业物业的整体持有提升了今后的信誉度,也保证了良好的经营前景……
格局:布局更均衡
2009年,沈阳商业地产另一个显著进步,是商业地产与城市运营的良好互动。传统商圈内的商业物业得到更新升级,如太原街、中街,除了商场外,写字楼、酒店等商务空间也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沈阳商业物业延续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跟随城市发展的规划脚步,跳出传统商圈,各个新兴板块都有引导性的商业旗舰项目,借助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新建商业物业表现出蓬勃的活力,同时,这些商业项目也反过来带动了新兴区域的发展。沈阳商业地产,由传统的几大商圈发展为点、线成面的均衡分布格局。其中,既有明城·老北市、沈阳新天地这样对沈阳传统商业地的改造提升,也有沈阳天地这样大型的综合物业在传统繁华城区开创新商业极点的创举。
总之,在过去的2009,我们看到了沈阳商业地产的革新之势愈发明显。沈阳商业新格局也将随之出现。(赫方/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