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商圈仍需3年以上培育期
城郊商圈充满市场前景,越早抢闸是否越早尝到“头啖汤”呢?
事实上,由于提前抢闸,周边缺乏商业配套,开业后人气不旺,成为商圈“先烈”的商业案例不在少数。2007年9月开业大学城北亭广场(Uni-Mall),本想以大学城40万师生和周边居民为依托,辐射整个华南板块,但由于地势偏远,周边没有休闲娱乐措施配套,加上后续运营资金不继,开业不到一年就易主。
其主力商家大学城首家五星级影院也无法逃避关门大吉的命运。
南站商圈的美嘉国际服装城前身是由广东雄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雄峰国际商业城,其中一期15万多平方米商场建成后曾主营家具建材,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已空置多年。去年底,才与一大型专业市场的股东达成数千万元的租赁合同,转型服装专业市场。
对于这些前车之鉴,广州楚睿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杰表示,目前尽管政府政策对城郊商圈的推力很大,而且规划起点很高,但周边商业配套不完善,目前商业水平还比较低,先进入的项目可能面临前期经营困难。他认为,这些商圈的培育期至少要在3年以上。
对于如何在城郊商圈发展定位问题,广百股份董事总经理黄永志表示,随着城市交通的完善和都市工作生活方式的同化,城郊居住区将向常住型、休闲度假商旅型、投资增值型过渡或转换,即从单一休闲居住功能向城市多元复合居住功能转变。因此,城郊商圈如番禺华南板块的商业应利用便利发达的交通系统,吸引有车一族,利用商业嫁接旅游,发展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式旅游购物中心”,而不能照搬市区内人口高度密集的商圈建立单体百货。
不过,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海权则表示,目前大多数广州人还没有到郊区休闲购物的概念,因此城郊商圈的定位应是满足区域性消费,多增加一些生活化、多功能的元素,不要轻易提“高端”二字,也不要将市中心的业态简单复制,要结合当地购买力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