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洗发水中国市场的局中局

    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洗一次头,一年下来要用多少洗发水?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洗发水生产量和销售量最高的国家。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洗护发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为191.52亿元,其中农村市场为78.52亿元;2006年,中国洗护发产品的销售额为220亿元左右。

    面对如此庞大而且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所有日化企业都感到兴奋。但胜利者永远只是少数。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市场后,短短几年工夫,便一家独大。联合利华的后起发力让其成为国内日化市场的榜眼。就洗发水而言,宝洁旗下的四大品牌飘柔、潘婷、沙宣、海飞丝与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夏士莲构成了国内洗护市场的第一军团;花王公司的诗芬、蓝蓓丝、德国汉高的Fa、丝宝集团的舒蕾等为第二军团;大部分国产品牌如拉芳、好迪、奥妮、蒂花之秀、柏丽丝等则为第三军团。后两个军团只瓜分到洗发水行业大约25%的市场份额,宝洁和联合利华强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

    本土洗发水因为品牌弱小和资金不足一直都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大部分二线品牌只能退守江东,去占领庞大但低端的农村市场。“到农村去”似乎成为国产洗发水没有选择的选择。幸好还有丝宝这样的标杆企业,舒蕾当年的“红色风暴”曾让宝洁措手不及,它所开创的“终端制胜”模式一度成为众多国内同行学习的榜样。但今年年初坊间就有了德国日化巨头拜耳斯多夫并购丝宝“四小花旦”的传闻,这让国内洗发水行业再一次深感失落。丝宝是否会成为另一个版本的小护士和大宝?国产洗发水的命运何去何从?

    即便是暂时安全的农村市场,也不再是风平浪静的后花园。如今,跨国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二、三线市场远征。作为宝洁先锋的飘柔不惜放低身段猛烈冲击农村市场,联合利华的夏士莲也尾随而至。长期盘踞在农村市场的二线洗发水品牌拉芳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战火无处不在,本土日化企业已经没有退路,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索芙特和霸王就是这种攻击型的选手。挟“现代汉方”号令江湖的索芙特坚定地选择了“防脱”细分市场,攻势凌厉,一出手颇有垄断国内防脱洗发水市场之势。而实行跟随战略的霸王打着“中药防脱”的名号杀入“防脱”市场,借助强大的广告拉动和终端操控,成功超过索芙特。瞄准一个前景广阔的细分市场,选择差异化突围,成为本土洗发水安身立命的另一条出路。

    洗发水被人戏称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更没有秘密”。只要有一件像样的产品,有足够的钱请明星代言并在电视上反复打广告,再让产品进入流通渠道,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个洗发水品牌就此诞生。这个并非虚构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土洗发水企业粗放式的操作手法。相比宝洁的成熟老到,国产洗发水在品牌策略和渠道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洗发水行业同样是一个迅速变革的行业,比如渠道、产品和终端的变革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缺乏品牌历史和品牌管理经验的本土洗发水极易受到冲击。

    日化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即便拜耳斯多夫成功并购丝宝,也不会对现有的洗发水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妮维雅本身未涉及洗护产品,不会马上产生1+1>2的效应。但从长远来看,被拜耳斯多夫收至麾下的丝宝毫无疑问将对本土洗发水带来极大的威胁。此外,国产洗发水还必须对欧莱雅和资生堂保持足够的警惕,这两个外资品牌目前的影响力仅限于专业美护发市场,但很显然它们的胃口绝不止于此,“这是两个不动声色的可怕对手”。
 
    对美的需求,与市民的生活水平总是成正比的,从“美丽产业”的兴旺程度,可以管窥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据东莞市美容行业协会调查显示:近年来,“美容经济”悄然兴起,市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理发延伸到美甲、美体等等。

    据悉,目前东莞的中高档美容院就有3000多家,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女性用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美容美发是一个朝阳产业,美容美发行业纵深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面貌、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提升。

    行业还需大力规范

    据美容美发行业商会调查显示,2007年上半年,美容美发行业整体销售情况颇为乐观,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特别是香水、儿童护肤品、男性护肤品等领域,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不和谐现象。据中消协统计,涉及美发美容业的投诉已经成为全国十大消费投诉热点。美容行业协会负责人李和海表示:“过去投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近年来,东莞为了规范美容美发行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相继出台了各项法规制度,使行业发展日趋规范。2006年本市出台了《美容美发质量标准》,今年年初,东莞美容美发行业协会还申报了《美容美发行业开业标准及技术要求》。李和海认为,“各项法规的出台为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培训学校激活市场

    谈到国内行业从业者现状时表示,李和海表示:“国内经过正规、系统教育的美容师只占到总数的20%,70%至80%的美容师是出自传统学徒。”

    这几年东莞的美容美发行业发展迅速,随之也带动了培训学校的火爆招生。“在培训中通过优胜劣汰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逐步解决行业低素质、低技能问题,激活行业发展。”李和海说。

    先进理念促经营转型

    美容美发行业拥有投资小、市场大、门槛低等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美容美发院都能够长期生存,如果经营不当、理念陈旧,就会夭折。“目前,中低端美容美发行业竞争同质化,往往数家美容美发店争抢同一个顾客群,一方面客户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经营者在技术、服务、装修以及便利性上往往难分高下,最后只好打价格战或变相打价格战。”东莞雨蔻美容院经理陈曼说。“缺乏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致使行业面临着走下坡的危险”。

    李和海认为,美容美发行业经营者应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美容院的经验。“国际上有几十种类型的美容院,包括亚健康治疗型美容院、快餐式整形美容院、商务美容院等,众多有特色的美容服务细分了市场,才能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

    人物故事:

    美容让自己

    变得更年轻

    35岁的陈丽在美容行业算是老资历了,从23岁开始接触美容,到如今整整11个年头了。“进入美容行业也是误打误撞,但接触后,才发现这个行业的魅力。不仅让顾客变得漂亮,还让我学了很多东西,变得更年轻”。
 
    陈丽在不少地方做过美容,辗转各地后她还是选择了东莞。在她眼里东莞的美容条件、环境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潜力却是最大的。“东莞经济发展迅速,很多有钱人还不知该如何享受,特别是不少女性,当她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后,消费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从事美容行业十一年,最让她难忘的还是前几天发生的事:一个20出头的女孩因为长期便秘导致皮肤暗黑、长满痘痘,每天得靠吃排毒丸、泻药才能正常排便,通过一段时间的内调外养,女孩终于能自己排便,她高兴地抱着陈丽直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