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百年老同记关门 “中央红”不再代管

静悄悄地,同记商场关门了。多年前,同记商场无比风光,是历史上哈尔滨第一家民族商业企业,全国第二家商业股份试点,全省第一家股份企业,其利润曾是哈一百与秋林的总和。而昨天记者发现其大门紧闭,透过玻璃可看见里面满地灰尘,一片狼藉。

  8日下午,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管同记商场的负责人张桂兰总经理告诉记者:“中央红代管同记商场是从1999年开始的,今年7月21日到期,到期后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退出,进驻同记商场的中央红全体人员已全部撤出,随后在7月20日,同记商场正式关门。”据悉,原同记商场职工已于2007年7月全部“买断工龄”,没有职工安置遗留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同记商场名义上属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所有。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决定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和处置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贷款,与四大银行相对应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大金融资产公司,其中信达公司负责处置建设银行无法收回的坏账。

  同记商场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建,尤其是1993年的扩建改造,新建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举债1.4亿元,因经营管理不善,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企业被压垮了,资不抵债,被迫转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名下所有。记者获悉,中央红代管到期退出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意欲将同记商场转给温州企业家。同记商场今后是否还称作“同记”,甚至是否还作为商场,目前还无消息。

  “没逛过同记就不算到过哈尔滨。”历史上,同记商场几乎就是哈埠商业的同义词。

  1903年,河北省乐亭县何新庄人武百祥,在哈尔滨道外唯一一条热闹大街南大街(即南头道街)路西开设一家小杂货铺,即今天同记商场前身,名字叫“仝记”,后改为同记。1913年同记改为总号,并在齐齐哈尔、巴彦等市、县设支店。1920年初武百祥以巨款在傅家甸北大街购买了一处街基,开始建筑哈尔滨最新型的四层大楼,取名大罗新环球货店,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业。大罗新环球货店开业后,迅速成为全国10大商店之一。

  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哈尔滨以“大罗新”开业、同记商场诞生为标志,东北三省的民族商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后来长春的“振兴和”、佳木期的“公利源”等,都是以同记商场为蓝图建的。当时的商界名流曾这样说:“傅家甸(道外)的兴盛与发展,盖由同记发轫”。

  据介绍,当时同记在东北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有人到哈尔滨没逛过“同记大罗新”,那回到家都没法跟人交待。因为没逛过同记就不算到过哈尔滨。

  1984年5月10日,在同记商场原址矗立起仍保留原同记商场特征的崭新商业大楼,营业面积3700多平方米。当时,哈埠商业形成了道外同记商场、道里哈一百、南岗秋林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1987年同记成为全国第二家商业股份试点,全省第一家股份企业。1987年7月底,动工新建与原同记商业大楼联为一体的1600平方米营业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同记商场的利润是哈一百与秋林的总和。随后,在1993年贷款扩建改造之后,同记商场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同记现有资产不详,负债2.1亿元,其中1.8亿元债权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所有。业内人士惋惜地表示,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最早一批进行股份制试点的同记商场,如果有关部门的推进力度大,早已上市,就不会出现后来因改造举债而压垮企业的悲剧。据了解,当年国家在全国选了120家企业试点,现在只有8家没上市,其中就有黑龙江省的同记等2家。1995年起,同记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几经找合作伙伴,最后都因推进力度不够等而半途流产。1998年起,同记处于停业、半停业状况,职工全部下岗。1999年起,同记商场由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