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架走俏:温州眼镜企业经营转型的加速器?

塑料架全线飘红,订单像雪片一样飘然而至。 正因为如此,从去年以来,温州很多经营金属架的眼镜企业纷纷转型经营塑料架。那么温州眼镜企业经营转型背后的市场动力是什么? 市场无定律,企业转型既存希望也潜在危机,难道经营塑料架是企业转型的唯一吗? 一、塑料架看好 企业经营忙转型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正是市场规律的真实写照。早些年毫不起眼的塑料架如今却成为市场“新宠”。塑料架全线飘红,订单像雪片一样飘然而至,这可乐坏了那些“熬”了多年的塑料架眼镜制造商。正当这些塑料架眼镜制造商笑在眉头喜在心、扬眉吐气之时,他们却惊异地发现,背后的“追兵”越来越多……面对蜂涌而来的“转型群体”,刚刚尝到甜头、经营多年的塑料架眼镜制造商们心里又涌出了些许淡淡隐忧。 众所周知,跟着市场走,趋利而行,这是温州一些眼镜企业共同的特点。因此,在塑料架走俏国际市场这个大前提大背景下,温州一些经营金属架的眼镜企业转型经营塑料架也就顺理成章。同时,在这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必然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转型群体。应该说,这个转型群体是温州眼镜界经营塑料架的新生力量,而它在动态上却又是立体的,其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型。一是运营投产型,如顺昌、华峰、易隆等。这些企业目光犀利,富有远见,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转型,在一些企业对市场把脉不准、抱观望态度时,他们却已经运营投产,并在市场打拼中掘得了塑料架“第一桶金”。二是正在筹措型。这类企业在温州所占比例较大,如温州市瓯海飞宏眼镜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方向东告诉记者,飞宏的本业是做金属架的,现在塑料架走俏,为了让企业学会用“两条腿”走路,飞宏下半年也要引进塑料架生产流水线。正大眼镜一名谢姓经理人也毫不遮掩地告诉记者,正大也正在筹建塑料架生产线。三是观望等待型。这些企业认为金属架处于市场低迷状态,但又苦于自己条件未成熟,担心转型会冒很大风险,因此在转型路上走得小心翼翼。尽管如此,但是他们认为一旦时机成熟,也会义无反顾地转型经营塑料架。 二、“转型” 背后的市场动力 毫无疑问,塑料架走俏已成为温州眼镜企业经营转型的加速器。那么,隐藏在“转型”背后的市场动力又是什么呢?温州一部分眼镜界人士认为,推动温州眼镜行业转型经营塑料架的动力有三点。一是现在塑料架在国际市场上看好,那么经营塑料架的企业接单自然也就多。显而易见,企业订单多那么企业所创造和获取的利润也就会随之水涨船高。在利益原始的驱动下,一些经营金属架的眼镜企业就会相机而动,转型也就成为定局。二是市场变幻莫测,现在塑料架呈“井喷”之势,部分眼镜企业觉得经营金属架似嫌产品单一,对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缺乏后劲,因此企业必须走产品多元化发展道路,转型后企业既可拓展金属架市场,又可进军塑料架市场,纵使市场呈现“波谷波峰”态势,企业皆可左右逢源。三是塑料架进入的门槛很高,一方面企业转型投资大,买10台塑料机要100万元,开100套模具要100万元,买塑料粒子及相关辅料要100万元,购买相关表面处理设备、工艺设备及人员培训等费用要花10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转型收效慢,新上一个塑料太阳镜项目,第一年是投入期,第二年是成熟期,第三年才略见效益;同时,企业转型技术要求高,没有稳定的熟练工人,以及完美的工艺水平,经营塑料架也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基于与同行竞争的角度考虑,认为经营塑料架进入的门槛高,一般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很难涉及这一领域,那么曲高和寡,在同一层面上企业竞争就不会那么残酷,于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就会全力以赴进军塑料架市场。 正因为有以上三大动力的驱使,温州一些企业对塑料架趋之若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市场无恒力。温州市胜达眼镜厂厂长黄胜策认为,市场是水性的也是动态的,如果塑料架一旦受挫,那么温州市眼镜企业转型的原动力就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殆尽。 三、市场无定律 转型中既存希望也潜在危机 自去年以来,温州眼镜一路走得不轻松,寻求突破是每一个眼镜企业所必须面临的抉择。温州市华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策指出,转型经营塑料架虽然门槛很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中蕴含机遇与希望。同时他也很辩证地说,市场无定律,企业转型既存希望也潜在危机,尽管经营塑料架的门槛很高,但是塑料架走俏已成定势。根据温州人的个性,只要有钱赚,即使门槛再高、压力再大、风险再多,他们也会蜂涌而上。市场可以容纳也可以饱和,一旦塑料架泛滥成灾,企业与企业之间势必压价、杀价,甚至出现“窝里斗”。血风腥雨,人人遍体鳞伤。这样的局面无法收拾,企业转型也就会付出惨重代价。温州一托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经理李晓红也说,企业转型必须做好前期准备,一是资金筹措,二是技术攻关,三是市场前瞻。企业如果准备不充分,盲目而上,可能会导致败北,甚至铩羽而归。 此外,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温州一些转型企业运营后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全转”,即以前是生产金属架的,现在完全转型经营塑料架;二是“半转”,即企业一半生产金属架,一半转型生产塑料架;三是以经营金属架为主,企业引进一、二条塑料架生产流水线。针对这三种转型态势,温州市永亮眼镜厂总经理廖小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企业战略转型事关企业兴衰,如果决策方针正确,企业可能由兴旺走向辉煌;反之,企业也许会由兴转衰。纵观温州眼镜企业转型现状,她认为,如果企业先上一、二条塑料架生产线试营,那么企业可以在转型中积累经验,在稳健中寻求发展;如果企业 “半转”则风险不大,因为不管市场怎么变化,企业皆可稳坐钓鱼台、左右逢源;如果企业“全转”,企业虽然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悲壮感,但是企业已完全把自己逼进了死角,既无退路,又无援兵,塑料架一旦势弱,转型企业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四、经营塑料架是企业转型的唯一吗? 机遇与风险并存。目前,经营塑料架已成为温州众多眼镜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大家都往这条道上挤,无疑是件痛苦和无奈的事。温州名士达光学厂长李振认为,条条道路通罗马,经营塑料架并不上企业转型的唯一。温州一托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经理李晓红对此颇为认同。她说,转型经营塑料架门槛相对而言要高,一般企业难以进入,这样竞争相对要平和一点。但是市场是变化的,三十河东四十年河西,金属架未必会一直这样低迷下去。 温州易隆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廓也分析说,临海杜桥走得是低档路子,但是它占据了国内大部分低档市场;深圳、厦门等地走得是高档路子,在市场竞争中也独具优势;而温州眼镜企业居于不高不低的位置,处境十分尴尬,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打造和提升。现在,塑料架在国际市场一路飙升,温州眼镜企业欲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转型,走产品多元化发展道路,这是企业打造竞争力的创新之举,也是业界值得欣慰之事。但是,在转型中我们务必树立正确的“转型观”,一个企业如果只看到市场一时一地的得失为转型而转型,那是不成熟的。但是,如果企业是为了增加产品种类、雕琢强势产品、进军新市场而转型,我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廖廓还说,经营塑料架只是企业转型的一个方面。不管企业是生产金属架还是生产塑料架,只要企业能把自己的产品做精做好,由低档走向高档,甚至走品牌之路,无疑这也是企业转型的一种方式。所以,每个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具有自己特色之路,才会笑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