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政策频繁调整纺企颇感头疼
在2006年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不是很理想,有一大部分类别出现了负增长,这些类别主要是受限产品,从而导致了出口纺织品配额清关率不高,配额用不完的局面。这与年初时纺织品配额价格一度虚高,纺织品配额被炒家一度看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也认为与有关主管部门分配纺织品配额的时机没有选择好,没有将最大的可分配数尽早分配到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手里。导致企业在没有分配到配额或配额不足时不敢冒然接单的局面,从而导致订单流失,致使国家千辛万苦争取来的配额用不完的尴尬局面。(8月22日 中国第一纺织网会员企业来函)
众所周知,2005/06年度,我国的纺织品问题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尤其是2005年,我国对纺织品出口政策的频繁调整,给纺织品进出口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也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在中国第一纺织网“小马视线”看来,我国纺织产业是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其产品主要以消费性产品为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因此,纺织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取消配额的第一年,纺织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据专家测算,整个纺织业全年已经为政策的多变付出了近200亿元的成本;相当部分出口企业2005年的利润水平大幅度下降。
通过中国第一纺织网的在线调查显示,100%的企业对政策的突变性和随意性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都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强烈呼吁政府能给企业创造一个稳定、规范的市场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此外,纺织市场信息比较透明和及时,但相对来说,政府的信息就比较滞后,甚至封闭。而市场的多渠道和多样性,已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因此,政府在信息的透明和对称方面应给予政策支持,以增强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准确性,便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同时,政府提供的信息应不仅包括政策方面,还应包括投资、消费、生产、流通与国际方面等。